在强化监管中防范影子银行风险

在强化监管中防范影子银行风险

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影子银行的概念受到经济及金融界的广泛关注。在西方,影子银行是因金融消费者需求而产生并发展的,在相对完善的金融市场交易机制下有序运作,且以投资银行、对冲基金为主体的非银行机构在金融创新中起到重要作用,多表现为资产证券化和回购等业务。它通过交易过程而产生,在交易中注入流动性,在流动性基础上,同时注重信用风险。传统金融业要支持经济发展,一般是通过增加货币供应量的方式创造,但影子银行基本不触动货币供应,甚至不太影响利率,就达到了增加信用供应的效果。相比而言,中国的影子银行尚处于发展的初期,大多数仍是信贷和类信贷业务,且受到严格监管。因而,西方和我国的影子银行的实际情况还是有显著差异的。

通过银行理财产品的发展来探讨我国影子银行的体系具有一定现实意义,从2005年开始,银行理财产品的数量开始呈爆发式增长。其发展速度远高于标准化金融市场产品,如债券市场、股票市场、期货市场等。按照理财资金的投向目的划分,可以分为投资类理财产品和融资类理财产品。投资类理财产品诸如投资股票、挂钩商品指数的产品等;融资类产品更多的是投向一些非标资产。按照产品中是否嵌入衍生品,又分为普通性和结构性产品。上述产品中,投向非标资产的融资类理财产品发展最为迅速,而且最易受到关注。分析起来,理财产品的快速发展主要推动力有以下几个,比如,作为金融市场中重要主体的银行,在利率市场化下,亟待进行业务转型,通过业务转型,降低存贷利差比重,增加中间业务收入;作为需求者的消费者或者融资企业,存在全面金融服务的需求;金融衍生品在我国的迅速发展,各类期货、远期、结构化产品为理财产品提供丰富的产品设计模式,等等。

应该说,以银行理财为主要代表的影子银行体系的发展,反映了现在商业银行已经从传统银行的存贷款业务向为客户提供全方位金融服务的转变,客观上拓宽了投融资渠道,提升了融资效率,推动了商业银行转型创新。因此,国际金融危机以来,以理财产品、资产证券化、大资管产品、银信保类产品等为主要特色的传统银行体系之外的金融产品已经成为我国金融市场创新的一个重要源泉。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