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7岁幸存者参加大屠杀村祭:3岁弟弟被扔下河淹死(2)

87岁幸存者参加大屠杀村祭:3岁弟弟被扔下河淹死(2)

摘要:南京湖山村是南京江宁区汤山街道下辖的村庄,村里的房子大多是白墙黑瓦,村头竖着“最美乡村”的指示牌。可能很多人不知道,这个美丽宁静的小村庄在77年前,曾是惨遭日军屠戮的人间地狱。

一个村有60多人遇难,15户绝户

逃出湖山村后,苏国宝随父母、部分村民一起逃到陈家圩避难。12月16日,他们再次回到湖山村。“沿路尸体遍地,回到家之后发现房子都被日本人烧了,粮食也被抢了。”苏国宝老人说,“后来日本鬼子又来了,有的村民正在埋尸体,迎面碰上了日本兵,也被杀害了。”

1938年元旦前后,苏国宝和家人来到位于江南水泥厂的难民营,受到了丹麦人辛德贝格的帮助。“听说我的遭遇后,他给了我一块银元,当时一块银元能买100多斤米。”老人说,是辛德贝格的帮助解决了他们一家的燃眉之急。根据《南京大屠杀史料集》等书记载,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中,湖山村共有60多人遇难,有15户绝户。现代快报记者从江宁区汤山街道了解到,近些年苏国宝一直没闲着,他多次受邀赴日本京都、大阪、神户、名古屋、东京等城市讲述当年发生在湖山村的血腥屠杀。“‘永远不打仗,世代享太平’,这是苏国宝经常说的话,他希望通过讲述自己年少时代的亲身经历,表达南京人民维护和平、反对战争的愿望。”

村里将建村史馆

在纪念碑前,72岁的村民戴厚武告诉现代快报记者,他的爷爷、奶奶当年就是被日军杀害的,两人的名字就刻在纪念碑后。77岁的戎国栋说:“我的亲爷爷、四爷爷和大伯都是被日军杀的,他们的名字也都刻在碑上了。”村民们说,村民们每逢清明,便到这块碑前祭拜死去的亲人。

汤山街道湖山社区党总支书记艾钱云告诉记者,现代快报推出的“全城同祭”活动很有意义,为纪念该村的遇难同胞,让年轻人了解历史,不忘过去,社区特地制定了此次村祭的活动方案。另外,该社区将结合今年美丽乡村示范村的建设,建立村史馆,其中关于南京大屠杀中湖山村遭血腥屠杀这段历史,将成为馆内重要展示内容。此次组织村民和学生们来到“以史为鉴碑”前祭扫,就是让孩子们牢记历史,发愤图强。

以史为鉴碑

刻有死难者名单,意义重大

南京炮兵学院教授费仲兴著有《城东生死劫》《南京大屠杀史料集》第27卷等书。费仲兴教授告诉现代快报记者,为了仔细研究清楚当年日军在南京的暴行,他曾骑车在汤山一带仔细寻访,并多次找到苏国宝,了解当年湖山村发生的事情。在《城东生死劫》一书中,一部分内容是“湖山小学操场上的屠杀(12月8日)”,其中详细叙述了包括苏国宝弟弟苏国久在内村民们遇害的经过。

费仲兴告诉记者,专家和志愿者们做了大量寻访,并搜集了相关证据。2005年,由当地村民出资,建起了“以史为鉴碑”,碑上刻了每个遇难村民的名字,这在众多关于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碑中是少见的。从实证与史实的角度看,这块碑的意义非常重大。

全城同祭

东郊丛葬地纪念碑前

哈萨克斯坦留学生:

《南京!南京!》

把我看哭了

昨天下午两点,紫金山东麓,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东郊丛葬地纪念碑前,来自仙林地区8所高校的29名大学生,为死难者默哀。他们当中,还有两位来自哈萨克斯坦和越南的留学生。

21岁的哈萨克斯坦留学生倪雅,目前就读于南师大商学院。昨天,她和班上另一名留学生——越南姑娘潘氏恒,也来到悼念活动现场。倪雅说,室友曾向她推荐一部讲述南京大屠杀的电影,叫《南京!南京!》。看过后,倪雅哭了。日军的暴行让她难过,“看完电影,我的心情非常非常糟糕!”她告诉现代快报记者。

现代快报记者 付瑞利

五台山丛葬地纪念碑前

高校学生背诵

《少年中国说》

昨天上午,冒着刺骨的寒气,南审17名学生前往祭拜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五台山丛葬地纪念碑。这块丛葬地纪念碑,位于五台山体育馆5号门对面。据碑文记载,此处纪念碑立于1988年7月。这里共埋葬254具遇难同胞遗体,多是从新街口、估衣廊和汉中路一带找到的。五块由大到小依次垒起的方形石板,组成了形似金字塔的形状。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熄灭蜡烛、将千纸鹤轻轻放到碑前,他们一字排开,面对纪念碑大声背诵起《少年中国说》。“站在纪念碑前背诵,1937年日军屠城的情景仿佛历历在目,格外激励我们向上。”女生贺烨说,他们打算,利用课余时间将20多处丛葬地纪念碑逐个探访一遍。

现代快报记者 余乐

责任编辑:李妮玮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