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热议“认识、适应、引领”新常态

专家热议“认识、适应、引领”新常态

1

浙江:造船业现“回暖”迹象 在浙江船舶工业“重镇”舟山市,造船业出现“回暖”迹象。数据显示:1—9月份,全市船企新接订单598万载重吨,同比增长17.7%。新华社记者 韩传号摄

12月11日,被喻为中国经济风向标的201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落幕。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受到广泛关注。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新常态的判断冷静清醒,问题把握科学到位,重点任务清晰明确,相信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中国经济必将实现‘调速不减势、量增质更优’的目标。”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说。

究竟如何科学认识新常态?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张卓元说,新常态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重要关键词,有着丰富内涵。进入新常态的中国经济,正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经济发展方式正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经济结构正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存的深度调整。“经济增长从高速到中高速,这是挑战,更是机遇。”张卓元指出,当前,中国经济面临一些下行压力,同时也在消化高增长时期积累的矛盾,在这个阶段,主动调整速度、重新认识速度,将给结构调整和改革带来更大的空间。近两年来,我国的创业条件和环境大大改善,就业形势总体稳定,结构调整加快推进,这是我们的信心所在。

“新常态不同于旧常态,也不是超常态。”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赵锡军说,2008年以前,主要是出口导向模式,经济增速高,发展方式相对粗放,这是旧常态;而2008年至2012年,是国际金融危机发生的头几年,我们更多地依赖投资拉动增长,一揽子刺激政策发挥了重要作用;2013年以来,我们的发展阶段和拉动经济的力量发生了鲜明变化,呈现新的特点。“只有更深入地理解新常态的内涵,才能更准确地研判经济发展的新变化、新动力、新方式。”赵锡军说。

中国财政学会副会长贾康表示,“从高速转为中高速是现象,本质要求是结构优化升级,以保障经济的可持续增长,提高经济发展质量。”贾康强调,与“中高速”相应,我们要实施创新驱动、深化改革,以制度创新打开管理创新、技术创新的新空间。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