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整结构 进行空间优化
新常态下,国家对经济增长更看重质量与效益。对此,会议明确提出“把转方式调结构放到更加重要位置”。
有学者表示,要从结构调整中找到扩大内需的途径,重点优化经济发展空间格局,继续实施区域总体发展战略,重点推进“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建设等。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逐步增强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服务业的支撑作用,着力推动传统产业向中高端迈进,促进大众创业、大众创新,积极发现培育新增长点。
胡乃武提出了三大产业进行结构调整的基本思路:第一产业结构调整应该按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要求,进一步增强农业的基础地位,要保障粮食安全和食品安全,要坚持以家庭经营为基础的农业现代化之路。第二产业结构调整要积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振兴装备制造业,着力淘汰过剩和落后的产能。第三产业结构调整就是要积极发展服务业,充分发挥服务业促进经济增长、吸纳就业、改善人民生活质量方面的重要作用。
深化改革 培育经济增长新动力
2015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开局之年,也是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从“狠抓改革攻坚”的目标来看,经济增长目标的下调,为全面深化改革预留了空间。宏观经济政策是短期作用,而深化改革相对是发挥长期作用,有利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目前,居住证管理办法、不动产登记等在公开征求意见。学者分析认为,2015年将不仅仅是以财税体制改革、金融改革、国有企业改革为核心内容的经济体制改革,社会改革、文化改革等也将全面联动展开,这将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传统运行模式带来实质性的重构和深化。“新常态”不仅是经济“新常态”,也将是政策布局“新常态”、改革的“新常态”。
厦门大学宏观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李文溥认为,当前我国体制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任务繁重。经济增长的动力就根本而言在于进一步改革开放,通过建立面向世界的高质量的自由贸易区网络,推进管制改革,服务业对外开放,将为中国的非国有投资创造新的投资空间,加快中国的经济服务化,为中国的经济增长提供新的动力。
张卓元告诉记者,明年经济最重要的还是稳增长,首先要靠深化改革,释放改革红利,激发经济活力,提高经济质量和效益。同时还要依靠创新驱动,注重技术进步,充分发挥人力资本的作用。具体而言,改善创业环境,加快服务业发展等,可直接推动就业增加,进而有助于稳定经济增长。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