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庄稼“蹲苗”看年轻干部成长

从庄稼“蹲苗”看年轻干部成长

老百姓对农作物的种植和管理有“蹲苗”的做法,就是在禾苗生长的一定时期内控制施肥和灌溉,进行中耕和压土,尽量让庄稼根系向土壤深处扎,促进根系发育。“蹲苗”对庄稼生长影响很大。例如冬小麦和春小麦的差别很大。冬小麦秋后播种,来年芒种收获,有一个较长的“蹲苗期”,经受了严冬冰雪的煎熬,故而根深苗壮、产量高又好吃,而春小麦生长期短,杆弱穗小、产量低又难吃;再如,玉米的生长也是如此。玉米幼苗在水、肥、阳光充足的情况下会出现疯长,这时候就应该“蹲苗”,需要把幼苗主根之外的一些旁根除掉,使主根扎得更深,这对幼苗来说是一种折磨,但正是这样,玉米茎的个不高而干粗壮、籽粒饱满、产量高、抗倒伏。

庄稼需要“蹲苗”,年轻干部成长也是如此。2013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指出:“早熟的果子长不大,拔苗助长易夭折”“年轻干部多‘蹲蹲苗’没有什么坏处,把基础扎实了,后面的路才能走得更稳更远”。年轻干部从不适应到适应、从不成熟到成熟都需要一个“蹲苗期”。年轻干部只有到必要的岗位上,艰苦的环境中历练,才能丰富阅历、增长才干、积累经验,增强做好群众工作的能力、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相反,“火箭式”“速成式”选拔年轻干部会助长他们的浮躁心理,也会耽误党和国家的事业,从长远看不利于年轻干部的成长,所以,让年轻干部“蹲苗”,是人才成长的必经阶段,是年轻干部进步的必要环节。孟子云:“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明朝洪武皇帝朱元璋,曾经极口夸赞方孝儒“异才也!”,但却没有封给他任何官职,只对他的儿子朱标说:“此壮士,当老其才”。就是说他很有才华和水准,但还需要历练。这一历练,到了建文帝“靖难”时,方显英雄本色,面对燕王朱棣的威逼利诱,他不惜身家性命,也要秉笔直书“燕贼篡位”四个大字而青史留名。明代政治家张居正从小天资聪慧,深得湖广巡抚顾璘的欣赏,被称之为“将相之才也”。张居正13岁考中举人,顾璘却给监官打招呼,希望不要录取他,理由是:“张居正是一个大才,早些发达,原没有什么不可,不过最好还是让他迟几年,等到才具老练了,将来的发展更没有限量”。3年后,张居正又考取了举人,顾璘还是觉得他太年轻,告诫他“要做伊尹、颜渊那样的人物,不要只做一个年少成名的秀才”。张居正对顾璘的做法不仅没有怨恨,反而感激终身。正是因为“蹲苗”,张居正才在万历年间力挽狂澜,使奄奄一息的大明王朝重现生机,他也最终成为一代名相而名垂青史。

《荀子·劝学》曰:“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年轻干部有知识、有干劲、有激情,但阅历浅,应对复杂局面和总揽全局的能力欠缺,最需要历练。必要的“蹲苗”正是年轻干部学习无字之书、丰富工作经验的最佳途径,它可以帮助年轻干部把基础打得更扎实,群众立场更坚定,和老百姓的感情更深厚,这就要求年轻干部不能只在最光鲜的岗位显头露脸,要到条件最艰苦、矛盾最多、最复杂的地方去经风雨、见世面,只有经过基层“蹲苗期”的摔打磨砺,才能在历练中变“老练”。年轻干部如果官瘾太重、升迁欲太强,就难以保持谋事干事的心态和持久激情,就容易形成“早熟的果子长不大,拔苗助长易夭折”的结局。年轻干部如果热衷于搞自我设计,醉心于所谓“晋升路线图”,刚刚提拔就琢磨“再上一个台阶”,甚至搞所谓的“提前”和“率先”,就不可能真正成为党和人民需要的干部。选拔年轻干部不是为了出大官,而是为了干大事。年轻干部不经历非常之事,就难以成为非常之才,也就难以担当大任,对“苗子”百般呵护,设台阶,铺路子,而忽视“蹲苗”这个重要环节甚至“蹲苗期”很短,走马观花、浮光掠影,实际上是害了年轻干部。让年轻干部“蹲苗”是对年轻干部最好的爱护,是避免“年轻得志”导致“得意忘形”的有效形式,对年轻干部“蹲苗期”合理确定其内容和形式,让他们经受足够的基层锻炼、实践锻炼、困苦锻炼,切实使“蹲苗”取得实效,避免成为“镀金”和走过场,该提醒的提醒,该批评的批评,该制止的制止,让年轻干部有所畏、有所戒,从而避免“黄金期”变成“危险期”,真正让他们敢担当、做大事、成大才。

(作者单位:山东省茌平县委党校)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张少华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