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反腐工作需要历史逻辑思维
分析上述观点的理由,可以发现,存在着三种比较明显的分析思路:一是单纯权力斗争的分析思路;二是抽象政治原理的分析思路;三是就局部问题谈局部问题的孤立的分析思路。这三种思路似乎都有合理性,但形成了针锋相对的观点。这种矛盾现象的启发是:如果要对当前高压反腐工作做本质性理解,就必须以历史逻辑思维来把握之。具体来说,必须将当前高压反腐现象放在中国政治文明转型以及现代国家建设整体进程中来把握。
中华民族曾经创造过辉煌的古典政治文明。随着鸦片战争爆发,古典政治文明逐渐走向崩溃,进而使作为其承载体的中华民族也因此走向衰落。戊戌变法与辛亥革命,标志着中华民族通过植入现代政治文明来实现民族复兴努力的开始。它们的失败标志着,单纯性制度植入是无法完成现代政治文明在中国建立的。最终,历史选择了以党建国家方式来实现现代政治文明在中国的建立。由此也决定了政党在中国政治中起到的十分特殊与重要的作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之后,中国共产党建立了宏观上以国家权力为主导的计划经济体制,微观上以政党组织为核心的单位社会体制。然而,计划经济体制与单位社会体制能够为现代化建设提供组织化基础,却不能为现代化建设提供可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为此中共中央作出了改革开放的决定。
经过一段时间的复原与改革,中共十四大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标志着现代社会基因开始在中国确立。中共十五大提出了依法治国,标志着现代国家建设进入了实质阶段。中共十六大提出了“三个代表”,标志着党的建设开始全面适应现代政治文明发展。中共十七大在提出科学发展观同时,提出了和谐社会建设,标志着现代社会在中国出现。至此,作为现代政治文明结构要素主体的现代市场、现代社会、现代国家与现代政党都已宣告生成。
对于现代政治文明建设来说,只有使各要素之间形成有机化,才能宣告其最终建成,并以此作为内在力量长时间推动中华民族发展。这就需要着眼于整体政治文明结构发展进行顶层设计,全面深化改革,这就是中共十八届三中会的任务,也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关键举措。
然而,这些要素生成是一个渐进与培育的过程,由此导致两方面结果:
一是各要素功能都有待于充分发展与完善,同时各要素之间尚未形成有机呼应,保证各要素充分发展的机制与体制也都不完善。
二是由于市场是后来嵌入并通过国家来培育的,同时,为了推动改革和发展,在相当长时间内,中央是通过分权方式来调动地方积极性的,而地方为了推动经济发展,就需要加大与资本合作。这两方面都导致寻租或其他方式腐败空间的存在,并使权力与资本之间建立利益链关系成为可能。这种利益链关系的存在导致许多既得利益者不愿意看到现代政治文明结构要素之间的机制与体制进行调整与理顺。
为了推动现代政治文明结构有机化和基本定型,以及为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最后实现,中国共产党在作出全面深化改革决定同时,也开始加大反腐败力度,并形成了高压反腐态势,明确提出反腐败要为全面深化改革保驾护航。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