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经济大势 要用“大逻辑”(2)

观经济大势 要用“大逻辑”(2)

比如,经济风险问题。经济风险问题也一直是被国际机构拿来“说事”的由头。我们的判断是,化解以高杠杆和泡沫化为主要特征的各类风险将持续一段时间。这个客观判断说明,一方面我们已经充分认识到风险的存在,产能过剩、房地产投资减速等,另一方面也表明我们对风险总体可控有信心,尽在掌握之中,原则是严控增量、区别对待、分类施策、逐步化解。

比如,政策刺激问题。面对经济下行压力较大,总有一种声音在喊着要“刺激”。我们的判断是,现阶段全面刺激政策的边际效果明显递减,必须挖掘经济增长的新动力。这个判断至少有三层意思,一是应保持定力,不宜采取全面刺激政策,不能搞“撒胡椒面”式的刺激经济方法;二是要注重宏观调控的科学性。坚持宏观政策要稳、微观政策要活、社会政策要托底的总体思路,保持宏观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三是要加快转变政府职能,营造有利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政策环境和制度环境,在保护产权、维护公平、改善金融支持、强化激励机制、集聚优秀人才等方面积极作为。

再比如,新增长点的问题。有些企业经营困难,不知往哪里转型,不知如何发现新增长点。我们的判断是,我国存在大量新的增长点,潜力巨大,要在市场上发现和培育新的增长点,要通过市场机制探索未来产业发展方向。如:个性化、多样化消费渐成主流,要更加注重市场和消费心理分析,提供保证质量安全的产品、能激活需求的产品;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和一些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商业模式的投资机会大量涌现;重点实施“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三大战略等。

百岁经济学大师罗纳德·H·科斯2012年在一篇文章中说,“中国的经济转型标志着有中国特色的市场经济刚登上历史大舞台。中国的市场经济不是一成不变的。在今后的漫长岁月里,中国经济一定以我们今天无法预测的方式继续发展和演变。”

如今,中国经济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并按照“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的“大逻辑”继续发展和演变着。“集中精力把自己的事办好”、“希望大家日子都过得殷实”,这正是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