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谈中国和平崛起:为国际秩序变革贡献“中国方案”(2)

学者谈中国和平崛起:为国际秩序变革贡献“中国方案”(2)

《中国社会科学报》:谈到这里,需要回应这样一个问题:中国外交对独立自主性的强调和坚持,是不是意味着中国将趋向暴力挑战现存秩序?中国到底是现状国还是挑战国,是国际社会争论不休的一个问题。您对此有何看法?

秦亚青:我想引用我们的一项研究成果对这个问题进行回答。为了全面系统地研究中国参与国际体系变革的进程,我们的研究团队承担了一个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在经济、政治安全、文化三个领域选取了15个中国参与国际制度的重要个案进行了系统的追踪与分析。在经济领域,有国际金融、国际贸易、二十国集团、金砖国家合作、国际援助、东亚地区合作;在政治安全领域,有气候变化、军控、反恐、联合国维和、东盟地区论坛;在社会文化领域,有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人权机制、亚欧会议机制。我们认为,这些国际制度包含了当今世界最重要的制度领域,包含了全球和地区两个层面,可以全面反映一个国家与国际体系的关系。我们发现,虽然在经济、政治、文化三个领域,中国参与国际制度的速度和幅度并不完全相同,但无论在哪个领域,有一点是共同的:中国的参与从一开始就是合作性参与,在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的同时,尊重国际制度并参与多边规则。这一点至关重要,正是由于这样的合作性实践活动,使中国开始了与国际体系的良性互动。

按照现实主义国际关系理论,崛起大国必然挑战现有霸权国,必然挑战国际体系,必然试图修正国际体系规则,因此也必然颠覆国际秩序。但从中国参与国际体系进程的实践来看,中国并没有选择挑战体系,而是在平等的基础上选择了合作,选择了加入多边国际制度。在经济领域,这一点表现得尤为明显。此外,无论是在传统安全领域,还是在非传统安全领域,诸如反恐、地区安全、联合国维和行动等,中国都开展了以参与为意愿、合作为目标的实践活动。中国选择了正面地、积极地参与到国际体系之中,成为国际社会负责任的重要成员,成为世界利益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的一部分。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