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注定在中国发展的编年史中成为极具特殊意义的一章。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开局之年,“改革”无疑是始终贯穿全年的主题。
治国、反腐、经济转型、民生……一年来,中国在多领域都有改革“大动作”。中新网梳理了一年来社会关注的“高频词”,通过它们,可以索引这个国家前进的方向……
依宪治国
今年,在中国政治领域最重要的大事之一莫过于十八届四中全会的召开,中共首次在中央全会上研究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重大问题。全国人大常委会把12月4日设为国家宪法日,宪法在中国政治生活中的地位进一步凸显。以宪法为基石,以法律的刻度作为社会治理的准则,新的“法治纲领”如何贯彻到治国理政的行动中去,如何内化到民众生活中去,引人期待。
新常态
在执政者不断更新发展治国理政思路的同时,中国经济在2014年也面临着“近年来少有的错综复杂局面”,“新常态”成为一个耳熟能详的词。5月,习近平在考察时首次提出“新常态”。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从九个方面细化阐述,将新常态作为中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容忍经济增速放缓、正视产业结构矛盾,政府在经济社会发展层面多了客观认识的理性,多了从容应对的自信,同时也有了在新的“常态”中厚积薄发的成熟心态。
简政放权
面对新的“常态”,原有发展模式已难以为继,市场化配置资源成为增强经济内生动力的重要途径,这就要求进一步理顺权力运行关系,减少甚至剔除影响经济发展的各种原生阻力。2014年,中国简政放权达到“空前”地步,自去年5月至今年11月,国务院已先后7次取消和下放了600多项行政审批等事项,本届政府前两年中央层面的核准工作量总共大约减少76%。“缩回政府的手,空间让给市场”是中国经济转型的一大目标。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