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城镇化是发达国家较早出现的现象,但不同国家的国情各异,发展路径和表现形式也各具特色。我国总结国内外城镇化发展的经验教训,提出了新型城镇化发展思路。这是立足我国具体国情对城镇化路径和实现方式的创新探索。
我国城镇化自改革开放后进入快速发展期,呈现三个主要特点:第一,政府主导的城镇化推动了城镇化快速发展,但也带来诸如资源配置低效、土地资源浪费、地方债务负担沉重等问题。第二,大批农村富余劳动力到城镇寻找新的就业机会,但由于我国长期实行城乡分割的户籍制度,这些人中的大部分并没有真正成为市民,致使土地城镇化快于人口城镇化。第三,小城镇的发展对带动地方经济、吸纳就业、增加当地居民收入起到一定作用,但也存在资源浪费、基础设施薄弱、环境污染等问题。城市发展规模不大,难以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实现规模经济,难以形成强大的经济增长中心、辐射带动较大区域的发展。
发达国家城镇化虽然促进了经济社会变革,但其伴生的“城市问题”却始终困扰着政府和社会。首先,交通拥堵。交通拥堵是世界性的城市难题,不少城市通过拓道路、建高架、修轻轨、铺地铁等技术及设施改善的方法增加容量,或是通过限行、控制个体交通等方式实施交通管制,但大部分城市未能彻底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其次,环境污染。发达国家城镇化过程中都出现过严重的环境问题。城市人口和经济活动密集,细菌、病毒和微生物容易通过大气、水体、土壤、食品、人类交往等途径传播滋生,危害人类健康。再次,地价上涨过快。人口、经济活动集聚带来土地增值,但也导致地价快速增长,由此产生严重的房地产泡沫。第四,城市贫困。城市人口过剩和就业机会不足相伴,加上一些制度不合理,致使贫富差距拉大。
我国的新型城镇化既包含对我们过去城镇化道路经验教训的总结,也包含对西方城镇化过程中出现问题的思考和规避,更包含对未来城镇化前景的新设想,是对我国城镇化模式的新构思。新型城镇化内涵十分丰富,其中以人为本、低碳节约、格局优化、新技术引领这四点非常重要。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