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顶法治信仰 心刻道德准则

头顶法治信仰 心刻道德准则

摘要:法治的根基在于人们发自内心深处的认同,法治的伟力源于人们的真诚信仰。“法律没有信仰就会成为僵死的教条”,诚如《决定》所言:“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

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需要法治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的原则,强调必须坚持一手抓法治、一手抓德治。

法治的根基在于人们发自内心深处的认同,法治的伟力源于人们的真诚信仰。“法律没有信仰就会成为僵死的教条”,诚如《决定》所言:“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一旦法治成为一种信仰,人们就会发自内心地认同法律、信赖法律、遵守和捍卫法律。没有法治信仰,社会也就不会有法治风尚,法治只能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法律必须被信仰,否则它便形同虚设”,“一切法律中最重要的法律,既不是刻在大理石上,也不是刻在铜表上,而是铭刻在公民的内心里”……古今中外,很多著名法学家都深刻地认识到法治信仰问题。一个国家繁荣发展、长治久安靠什么?正如邓小平所说,“还是法治靠得住些”。国家政治、经济发展必须依靠法治,改革开放、社会稳定也必须依靠法治。法治中国走进现实,一个重要的衡量标准就是,法治是否成为人们的共识,是否成为人们的信仰。

任何一个国家都期盼能够稳定和谐、长治久安,而想拥有一个这样的社会,就必须实行法治。人类的文明史已经证明,人类社会目前最具有理性、最为可行的治国方略就是法治,法治是现代社会的一个基本框架。大到国家的政体,小到个人的言行,都需要在法治的框架中运行。没有法治,任何现代社会都不会长期繁荣和可持续发展。让法治成为每个人的信仰,才能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才能让依法治国得以真正实现。当下,信访不信法、权大于法等现象和问题的存在,非常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法治意识的缺失,法治信仰还没有在全社会真正树立起来。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依法办事,带头遵守法律,对宪法和法律保持敬畏之心,牢固确立法律红线不能触碰、法律底线不能逾越的观念。”这就要求党员干部对法治要发自内心地信服,理直气壮地敬仰。一方面,要强化法治意识,始终坚持把对法律精神的依归、对法律原则的遵从、对法律规定的践行、对法律逻辑的自觉,贯穿于想问题、作决策的全过程、各环节,真正把“合不合法”、“符不符合程序”这些法言法语当做自己的口头禅和座右铭,使法治精神浸润心田,形成以法为据、以法为尺的思维习惯。另一方面,要带头依法办事,牢固树立不触碰法律红线、不逾越法律底线的观念,依法厘清手中权力、清晰法律法规、遵循权力赋予的责任,让手中的权力在法治范围内实施,不越位、不错位、不出轨,更不能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做遵纪守法的模范。

“徒法不足以自行”。法治作为现代社会基本的制度选择已无可争辩,但是,法律能否真正成为塑造人内心世界的力量,还要取决于法治文明的发展。在复杂的社会环境里,要实现国家法律对社会有效的控制,还需要其他社会控制手段的配合与协助。其中,道德就是一个重要的手段。“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高尚的道德是做人做官的基本条件,如果连基本的道德底线都把持不住,法律再完善也只能是徒手无力。古今中外,做人做事,为官治世,无不重视思想道德建设。我国是拥有悠久历史文化传统的国家,历来非常注重道德在治国、为人处世中的作用,讲究道德教化。“儒法并用”、“德刑相辅”,就是我国历史上的社会治理方式,体现了法律和道德的浑然一体。

事实上,道德和法律都是规范人的行为、维护社会秩序的重要手段。实践证明,在现代社会,任何国家的法律和道德都是不可能分离的。法律是最底线的道德,道德是法律的“高地航标”。法律和道德在融合上尽管有些微的“时空差”或背离,但随着文明的发展,人类的道德理念终究会铸化为法律,些许背离也会自然融化。任何社会发展显现出来的表层现象可能是法律的功效,但其背后潜藏着道德自觉、道德修养与道德信仰等深层的东西。法治不可解决所有的社会问题,在道德问题面前常常无能为力,例如面对公交车上是否让座、老人倒地该不该扶等问题,不能用法律强行调整,只能用人们内心的道德强制力予以调整。只有法与德密切配合,才能以内外方式调整人们的行为,社会才能更加和谐有序。

治国离不开法治,也同样需要德治。德治与法治的范畴虽然不同,但其功能和作用却是同等重要的。两者互为前提、互为支撑、缺一不可,这是不容置疑的。法治是他律,是一种强制的外力,是硬性底线;德治则引导自律,是一种内力的修为,是柔性的约束。自律和他律结合才能相得益彰,产生出最佳效果,如同车之两轮、鸟之两翼。走向法治社会,既要靠法律的建设和完善,也要靠社会道德规范的构建。

既要坚持依法治国,还要注重道德化育,这是我们党一贯强调的方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把法治建设和道德建设紧密结合起来,把他律和自律紧密结合起来,做到法治和德治相辅相成、相互促进。”道德既是做人的品格,更是党员干部必须恪守的准则。党员干部一旦在德上出问题,必然导致纲纪松弛、法令不行。现实表明,一些党员干部堕落成腐败分子,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大都是从道德品质上出问题开始的。因此,党员干部必须时时加强道德修养,带头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模范遵守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坚持学以立德,崇尚廉以养德,做到知耻进德,追求才以辅德,不断提高道德水准,不断提高精神境界,增强法治的道德底蕴,实现法律和道德相辅相成、法治和德治相得益彰,加快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

(作者单位:中共旅顺口区委政研室)

责任编辑:李妮玮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