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新常态:认识·适应·引领

经济新常态:认识·适应·引领

引 言

通常在一年岁尾如期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是中国年度规格最高的经济决策会议,给新一年经济工作定基调、明取向、部署重点。与往年有着明显不同的是,2014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富有“新意”:一是会议公报有诸多“新表述”;二是以经济新常态为基础和主线,全面概括了经济新常态的科学内涵,深刻分析了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明确了今后的目标和任务;三是不仅为2015年经济政策“定调”,而且也是全面深化改革第二年的首场改革动员会。明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年,也是完成“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对经济全面而清醒的认识,意义重大。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

一、正确认识新常态

(一)新常态的提出、发展及其重要意义

今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提出“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要增强信心,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出发,适应新常态,保持战略上的平常心态。”这一重要表述,是中央领导首次以“新常态”描述中国经济,体现了一种“新常态思维”,引起了各方高度关注和广泛认同。

今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亚太经合组织(APEC)工商领导人峰会上系统阐述了新常态。指出新常态有几个主要特点:“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以及“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12月5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也提出要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这是中央首次在政治局会议层面提出新常态。此次召开的中央经济会议,是对APEC会议上习总书记关于增速、结构和动力的阐述的进一步的深化和系统化,是决策层对新常态最为完整和系统的解读,揭示了经济减速、结构转变和动力转换的根本原因,揭示了战略机遇期具体内涵的新的阶段性特征。

新常态的提出,对于建立和发展中国特色发展经济学,丰富和发展经济发展阶段、经济周期、宏观调控、战略机遇期等理论,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对于指导我国现阶段和今后一个时期经济工作、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实现两个一百年宏伟目标,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

(二)认识新常态,要树立“新常态思维”

要正确认识和深入理解经济新常态,需要我们树立科学的新常态思维。

所谓“新常态思维”,是一种典型的时空思维。时空思维是思维主体按照时空特性对事物进行思考的一种思维。其中时间思维,是指受时间因素制约的一种思维,它是主观思维对客观事物及其时间存在和特征的反映,是受客观事物及其时间特征制约的一种思维形式;空间思维,是指受空间因素制约的一种思维形式,它是主观思维对客观活动和空间特征及其客观事物空间存在的反映;时一一空思维,是指时空统一的思维形式,反映物质存在状态的并存序列和交替序列。

“新常态思维”首先是“新”,它体现的是一种时间思维,即与时俱进,把握目前经济发展的新进展和阶段性特征,不能再用“起飞”阶段早期和中期的惯性思维去看经济增长速度,而是要注重经济增长质量和转型升级;其次是“常”,它体现的是一种时一一空思维,即综合时空要素把握经济发展阶段的规律性,“常”中有道,“常”是规律性的表现;再次是“态”,它体现的是一种空间思维,即从空间角度具体考察经济发展的态象和态势。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