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认识新常态,要理解经济发展的九大趋势或“九大特征”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九大特征:(1)模仿型排浪式消费阶段基本结束,个性化、多样化消费渐成主流;(2)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和一些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商业模式的投资机会大量涌现;(3)我国低成本比较优势发生了转化,高水平引进来、大规模走出去正在同步发生;(4)新兴产业、服务业、小微企业作用更凸显,生产小型化、智能化、专业化将成产业组织新特征;(5)人口老龄化日趋发展,农业富余人口减少,要素规模驱动力减弱,经济增长将更多依靠人力资本质量和技术进步;(6)市场竞争逐步转向质量型、差异化为主的竞争;(7)环境承载能力已达到或接近上限,必须推动形成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新方式;(8)经济风险总体可控,但化解以高杠杆和泡沫化为主要特征的各类风险将持续一段时间;(9)既要全面化解产能过剩,也要通过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探索未来产业发展方向。
以上9个方面所阐述的中国经济“新常态”的内涵,有着内在的逻辑联系。(1)前3个方面都是从需求的角度进行分析:一是分析消费需求的新变化,从模仿型排浪式消费到个性化消费。意味着传统“三驾马车”中,投资和外贸将相对有限,消费将显示更大作用。所谓模仿型排浪式消费阶段的结束,则意味着依靠房地产、汽车、家电等大宗消费的发展进入尾声;个性化消费则主要是指互联网的快速崛起,为消费个性化、多元化提供了可能。二是分析投资需求的新变化,新的投资机会将大量涌现。传统投资仍需托底,但创新投融资方式以支持新兴投资至关重要。三是分析外需的变化,低成本优势发生转变,需转向“高水平引进来”和“大规模走出去”战略。“走出去”成为重要战略,与“一带一路”战略相呼应。未来可考虑大举投资亚非拉等地基础设施,支持中国相对先进的过剩产能走出去,对于化解国内过剩产能为主权财富以及对外债权、实现中国经济转型不失为可行之路。(2)第4和第5都是从生产的角度进行分析:四是分析生产能力和产业组织方式的新变化:传统产业从供给不足到供给过剩,未来需优化升级、兼并重组。新兴产业、服务业、小微企业作用更加凸显,生产小型化、智能化、专业化将成为产业组织新特征。五是分析生产要素的新变化:人口数量红利消失,人力成本趋升,需转向人力资本以及技术创新驱动。(3)第6是分析市场竞争的新变化:建立统一的全国市场,提高资源配置效率。过去主要是数量扩张和价格竞争,现在正逐步转向质量型、差异化为主的竞争。(4)第7和第8分别分析约束和风险:七是分析资源环境约束的新变化:环境承载能力已经达到或接近上限,发展绿色循环经济。必须尽快摆脱对旧模式的依赖,把PM2.5难降下来,逐渐消除“雾霾”笼罩,还蓝天白云。八是分析经济风险的积累和化解:风险总体可控,但将持续化解以高杠杆和泡沫化为主要特征的各类风险。(5)最后,第9分析资源配置模式和宏观调控方式的新变化:从全面调控刺激到发挥市场机制作用、通过市场选择确定产业发展方向。
(四)认识新常态,要弄清我国现阶段经济发展的“四大转变”
从上述趋势性变化和特征可以推出“四大转变”的结论:(1)经济增长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2)经济发展方式正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3)经济结构正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与做优增量并存的深度调整,(4)经济发展动力正从传统增长点转向新的增长点。正确认识新常态,必须把握好这“四大转变”。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