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新常态:认识·适应·引领(3)

经济新常态:认识·适应·引领(3)

二、主动适应新常态

不仅要正确认识经济发展新常态,更要积极主动地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201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指出,“面对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观念上要适应,认识上要到位,方法上要对路,工作上要得力。”

(一)适应新常态,就要进一步增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在观念和认识上,首先要理解“新”与“旧”、“变”与“不变”的关系,把握好发展就是扬弃的辩证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特别强调,“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没有改变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判断,改变的是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内涵和条件;没有改变我国经济发展总体向好的基本面,改变的是经济发展方式和经济结构。” 要“努力做到调速不减势、量增质更优”。我们一方面要抛弃旧的片面强调增长速度、过度依赖投资拉动和资源消耗的方式方法,另一方面也不能将“新常态”与过去割裂,完全否定过去几十年形成的经济发展总体思路、物质基础和经验办法,而是要坚持重要战略机遇期和基本面总体向好的判断,探索把握重要战略机遇期变化了的内涵和条件,改变经济发展的方式和结构。对此必须深化理解、统一认识,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认识和判断上来,增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二)适应新常态,就要努力做到“八个更加”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了“八个更加”,即要更加注重满足人民群众需要,更加注重市场和消费心理分析,更加注重引导社会预期,更加注重加强产权和知识产权保护,更加注重发挥企业家才能,更加注重加强教育和提升人力资本素质,更加注重建设生态文明,更加注重科技进步和全面创新。这“八个更加”中有许多在党的文件中是第一次提出。这是判断我们认识是否到位的基本标准,也是我们适应经济新常态的重要基础。

“八个更加”特别强调了三个关键词:一是需求,“更加注重满足人民群众需要,更加注重市场和消费心理分析,更加注重引导社会预期”,都是讲需求。实际上,从经济学角度看,需求是经济发展的第一拉动力。二是创新,“更加注重发挥企业家才能,更加注重加强教育和提升人力资本素质”,“更加注重科技进步和全面创新”,都是讲创新。创新是经济发展的原动力和第一推动力。三是保护,“更加注重加强产权和知识产权保护”,“更加注重建设生态文明”,都是为需求和创新提供保护,提供好的环境和条件。“保护”中,暗含了提供保障、深化改革和制度建设之意。

(三)适应新常态,就要有对路的方法和得力的工作

1、对路的方法和得力的工作就是要依靠加快推进改革开放。这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继续提出,做好明年经济工作,“要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敢于过深水区”,加快推进经济体制改革。要围绕解决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推进改革,推出既具有年度特点、又有利于长远制度安排的改革举措,也要使改革的举措有效转化成发展动力。同时,要立足基本国情,毫不动摇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合理确定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坚持不懈推动经济发展提质增效升级。

2、对路的方法和得力的工作就是要把握经济运行中的各种平衡。面对对外开放出现的新特点,要更加积极地促进内需和外需平衡、进口和出口平衡、引进外资和对外投资平衡。

3、对路的方法和得力的工作就是要提高领导经济工作的法治化和专业化。会议提出,全党在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历史阶段,领导经济工作的观念、体制、方式方法需要与时俱进,提高党领导经济工作法治化水平和增强党领导经济工作专业化能力。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