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三:突击检查
根据反垄断法规定,国家工商总局专案组7月28日对微软公司在我国内地的四个经营场所,即微软(中国)有限公司以及上海、广州、成都的分公司同时进行反垄断突击检查。
8月6日,工商总局组织北京、辽宁、福建、湖北等4省市工商执法人员,再次对微软公司在中国内地的一个经营场所、一个其他有关场所同时进行突击检查。
突击检查已成为我国反垄断调查的一个重要手段。今年3月,国家发改委反垄断调查人员到日立中国进行突击调查,向日立中国宣传和解释我国反垄断法的有关规定。4月2日,日立主动向发展改革委自首,报告了与相关企业达成垄断协议的有关情况并提供了重要证据。随后,不二越等企业纷纷自首。
在手机中国联盟秘书长王艳辉等业内人士看来,我国在反垄断上逐步与国际接轨,说明我国开始学会用法律规范市场,在市场问题上逐步完善依法办事程序,我国法律维护市场公平,最终受益的是所有守法的中外企业。
关键词四:透明公正
针对我国展开的反垄断风暴,一些西方媒体认为,中国发动的一些反垄断调查只是在为双边贸易谈判增加筹码,或者是针对外资企业,与是否存在垄断事实关系不大。
一年当中,我国各反垄断调查执法机构纷纷对此作出明确回应。
“我们执法只从垄断行为出发,不管主体的性质如何,只要实施了价格垄断行为,都会一视同仁地进行查处,目的就是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不会因为企业的性质不同而有所区别。目前已经调查处理的对象既有国内企业,也有外资企业,既有国有企业,也有民营企业,不存在针对外资企业的问题。”国家发改委价格监督与反垄断局局长许昆林说。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沈丹阳则指出,中国政府有关部门依法对涉嫌垄断行为开展调查是促进公平竞争、保护消费者权益的重要内容。查处垄断行为是国际通行做法,在中国无论是内资企业还是外商投资企业,如果触犯了法律都应受到制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国家工商总局反垄断与反不正当竞争执法局局长任爱荣表示,反垄断法实施以来,工商系统共立案39件,其中外资案件只有2件,即由国家工商总局立案调查的微软、利乐涉嫌垄断案,仅占案件总数的5%。
“今年以来对一些外资企业进行的反垄断调查,并没有什么特别选择,也没有什么特殊背景。我国的反垄断法对国内外企业一视同仁,各类企业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并不存在选择性执法。”中国政法大学教授时建中说。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