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纪律检查体制改革必须坚持“五个导向”(2)

广西:纪律检查体制改革必须坚持“五个导向”(2)

坚持问题导向,回应社会关切

改革是因问题倒逼而生。问题是改革的催化剂。在纪律检查体制改革中,无论是强化“两个责任”,还是落实“两个为主”;无论是实现“两个全覆盖”,还是推行“一案双查”,都是针对当前严重影响制约反腐败成效的突出问题而提出的。王岐山同志强调,推进纪律检查体制改革,必须进一步深化立行立改的要求,从具体问题抓起。实质上要求我们开展改革时从具体问题抓起,不要四处撒网,泛泛而改,最后表面上改了很多东西,实际上没有一样是真正改革的。当前,一些地方对深化纪律检查体制改革仍持观望态度,做什么都要等上级出台制度或正式文件,而不注重立足自身存在的问题进行改革。一些能立刻改革的问题,并且上级纪委已经作出表率,但仍以无文件为借口迟迟不行动。有的表面上有行动,但实际上是应付了事。中央提出2017年基本完成纪律检查体制改革各项任务,时间只剩3年多。这要求我们从工作实际出发,以时不待我的紧迫感、以钉钉子精神,抓好各项任务落实。既要学习上级纪委的方式方法,对症实施;又要从本地实际出发,注重解决问题。要坚持先易后难,先简后繁。凡是中央有明确要求、条件基本具备、工作中看准了的,就要坚决改起来。对条件不具备、工作逐步落实的任务,要作出工作规划,分阶段分步骤实施。哪里有问题,就从哪里抓起。通过实实在在的行动,逐项落实纪律检查体制改革任务。

坚持创新导向,突出地域特色

在不同地方、不同部门、不同的人那里,腐败形式、腐败成因不同,反腐败方式也不同,这决定改革必须立足地方实际,大胆探索,彰显地方特色,才能取得良好的成效。中央出台的纪律检查体制改革实施方案是立足全局、面向全国的“一盘棋”。如果我们盲目照搬照套、按部就班,不但不能很好地落实中央的改革决策部署,反而容易产生新的缝隙和漏洞,为一些人搞权力寻租、权钱交易等腐败提供新机会。必须正确处理共性与个性的关系,坚持用改革的精神攻破工作难点,用创新的思维改进惩腐方式,在把握反腐败规律中寻求新突破。在全面落实中央规定动作的同时,实施具有本地特色的动作。当然,提倡敢于创新不等于鼓励急躁冒进,不等于鼓励无实际意义的改革。对于涉及全局的重大改革要慎重稳妥、有序推进,一步一个脚印。特别是对如何解决同级监督难,如何解决有案不查、压案不办、瞒案不报,如何解决腐败案件频发却无人承担责任等老难题,要加强调研,理清思路,积极试点,在取得经验基础上再推广,防止陷于盲动。

坚持责任导向,敢于攻坚克难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各地区各部门要敢于担当,积极有为推进改革攻坚。中央和自治区党委已先后出台了纪律检查体制改革实施方案,这些都为各地推进纪律检查体制改革明确了路线图、时间表和责任书,关键在落实,付诸实施。必须破除等、靠、望的思想,打破常规,动真碰硬。纪律检查体制改革的不少问题都是硬骨头、老难题,如落实党委的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加强纪委对同级党委特别是常委会成员监督、实施责任追究、强化责任倒查等等,这些改革直接触动到领导干部的切身利益,遇到的阻力将会很大。没有勇往直前的冲劲,没有除旧立新的勇气,是很难突破旧的“藩篱”和利益羁绊的。面对全国各地深化改革的热潮,我区的纪律检查体制改革必须抓住机遇,迎难而上,否则就会拖全区全面深化改革的后腿。各级党委要认真落实主体责任,克服党风廉政建设是纪委“家事”的错误认识,积极领导和支持纪律检查体制改革,及时研究解决改革遇到的困难,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使纪律检查体制改革与其他各项改革相互衔接。纪检监察机关要健全责任分解、监督检查、倒查追究完整链条,建立科学规范的管理流程,层层落实责任,层层传导压力,定期督促检查,通报落实情况,推动改革深入开展。

(作者为自治区纪委办公厅副主任)

责任编辑:艾磊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