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此内容感兴趣的读者可通过公众微信号报名并注明通信地址,前30名可得到厉以宁著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经济低碳化》一书。
通俗,深刻,优雅,这是我对优秀的科普读物的理解。通俗,强调的是可接受性,这就要突出读者所关切的问题,从“读者逻辑”而不是“作者逻辑”去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与读者一起思考和探索问题。深刻,强调的是思想启迪。这就要突出作品的专业性,把概念、范畴作为人类认识的“阶梯”和“支撑点”,从“理论研究”而不是“现象描述”去分析问题,引导读者感受理论的魅力。优雅,强调的是精神享受,这就要求作品生动活泼,从容淡定,循循善诱,转识成智,使读者在阅读中激发理论兴趣,拓宽理论视野,撞击理论思维,提升理论境界。 ——孙正聿 吉林大学哲学社会科学资深教授
高质量的人文社会科学的普及读物是很不容易写的,“深入浅出”要求撰写者有精深的专业知识,又有很好的逻辑和文学修养,还要有多年撰写普及读物的经验积累。我是一个对写普及读物有浓厚兴趣的人,我自己以及和朋友们一起写了几本,其中的甘苦我心里有数。有的已出版多年,至今还有读者。每逢这些读物要出版,我心情舒畅,这表明我们写的普及读物有读者,而且有耐力去经受时间的考验。今后,只要我还有精力,我会继续写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方面的普及读物,而且用心去写,因为这是我的学术旨归,也是我的乐趣所在。 ——张岂之 西北大学名誉校长、中国思想文化研究所所长
我觉得我们应当提倡学术,大家参与写作社会民众喜读爱看的通俗小书。道理很简单,阳春白雪,各有所值,科学知识只有为民众所掌握,才能成为发展社会经济、实现社会公平正义、促进国家民主法治的强大动力。我正在写作《趣读刑事诉讼法》一书,尝试对有小宪法之称的刑事诉讼法进行简明、有趣的诠释,为普法尽绵薄之力。 ——陈光中 中国政法大学终身教授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