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立法法修订看地方政府权力的“张”与“弛” (2)

从立法法修订看地方政府权力的“张”与“弛” (2)

◆ “张”——没有法律依据的地方政府权力不能再“任性”

哪些事项可以制定地方性法规?

立法法修正案草案二审稿关于地方立法权作了三个主要修改:

一是规定较大的市(包括设区的市)制定地方性法规的权限为:可以对城市建设、城市管理、环境保护等方面的事项,制定地方性法规。同时规定“法律对较大的市制定地方性法规的事项另有规定的除外”。

二是对原有49个较大的市已经制定地方性法规的,规定其涉及上述事项范围以外的,继续有效。

三是根据全国设区的市的实际情况,对省级人大常委会确定赋予设区的市开始制定地方性法规的具体步骤和时间,在一审稿规定需要综合考虑“人口数量、地域面积、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的基础上,增加了“立法需求、立法能力”等因素。

地方性法规和地方政府规章的权限怎么划分?

中国政法大学教授朱维究认为,对公民权利进行限制的,必须由人大立法;限制政府权力的,政府可以制定规章。

对此,草案二审稿对地方政府规章还作出限制性规定:没有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律依据,地方政府规章不得设定减损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权利或者增加其义务的规范。

什么情况下可先制定地方政府规章?

应当制定地方性法规但条件尚不成熟的,因行政管理迫切需要,可以先制定地方政府规章。规章实施满两年需要继续实施规章所规定的行政措施的,应当提请本级人大或其常委会制定地方性法规。>>

为什么要严格规范地方政府权限?

较大的市是省、自治区行政区域的组成部分,赋予设区的市立法权,既要使其可以根据城市的特点制定规范,也要避免重复立法,维护法制统一,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的情况下,对较大的市的立法权限进行界定是必要的。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