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点 执法机构打出“组合拳”
高通案和汽车行业反垄断是2014年中国反垄断调查中社会影响最大的两个案例,据了解,截至今年9月,就反垄断而言,国家发改委查处了企业及行业协会组织共计335家,其中外资企业33家。纵观这一年的反垄断执法,最大的亮点就是执法机构打起了“组合拳”。
首先,2014年反垄断执法对象通常并非单一企业,而是覆盖了产业链上的所有机构。以汽车行业为例,车企、经销商、零部件企业、甚至保险商都未能逃脱,真正做到了铲除垄断利益链条上的每个毒瘤。
其次,反垄断执法针对的垄断行为也变得更加全面。在高通案里,该企业被披露以整机作为计算许可费的基础、将标准必要专利与非标准必要专利捆绑许可等6项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垄断行为,这些行为将被一并处罚;而在汽车行业反垄断案中,执法部门更是处罚了相关企业的所有垄断行为,包括车企对经销商进行限制的纵向垄断、车企及经销商互相结盟的横向垄断等。
值得一提的是,在执法手段上,相关部门的行动也越来越多样化。据了解,有关部门一改过去的被动局面,主动突击检查已成为我国反垄断调查的一个重要手段。今年3月,国家发改委反垄断调查人员到日立中国进行突击调查,向日立中国宣传和解释我国反垄断法的有关规定。4月2日,日立主动向发展改革委报告了与相关企业达成垄断协议的有关情况并提供了重要证据。随后,不二越等企业纷纷自首。
另外,国家工商总局专案组7月28日还对微软公司在我国内地的四个经营场所,即微软(中国)有限公司以及上海、广州、成都的分公司同时进行反垄断突击检查。8月6日,工商总局组织北京、辽宁、福建、湖北等4省市工商执法人员,再次对微软公司在中国内地的一个经营场所同时进行突击检查。执法人员复制了微软公司部分合同和财务报表,提取了电脑、服务器中储存的内部沟通文件、邮件等大量电子数据,并查封扣押了2部工作电脑。被检查人员包括微软公司副总裁、公司高级管理人员以及市场、财务等部门人员。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