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的掌声最值得骄傲!”

“这里的掌声最值得骄傲!”

——文化部深入开展“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实践活动综述

摘要:从2014年12月初起,文化部9个直属院团和中国国家画院、中国艺术研究院的文艺工作者陆续奔赴基层,深入革命老区、民族边疆地区、贫困地区,深入乡镇社区、学校军营、工矿企业,积极开展慰问演出、艺术采风、结对帮扶等活动。

从2014年12月初起,文化部9个直属院团和中国国家画院、中国艺术研究院的文艺工作者陆续奔赴基层,深入革命老区、民族边疆地区、贫困地区,深入乡镇社区、学校军营、工矿企业,积极开展慰问演出、艺术采风、结对帮扶等活动。

在这次由中宣部、文化部等五部门开展的“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实践活动中,文化部直属艺术单位今明两年将安排100批次、超过3000人次陆续深入基层一线开展活动。

“艺术只有扎根人民,扎根生活,从生活寻找创作源泉,才能创作出人民喜爱同时又有正能量的作品。”赴广西帮扶地方京剧院团的老艺术家刘长瑜的一番话,道出了参与此次实践活动的广大文艺工作者的心声。

“对于一个艺术创作者来说,采风就像刚断了奶的孩子,再去吸吮母亲的乳汁”

12月9日,在陕西省绥德县满堂川乡,30位艺术家的到来让十里八村都热闹起来——

“高兴得很!人家重视咱呢!”为大家演出丑场子的77岁民间老艺人王怀恩格外激动。丑场子是陕北秧歌的一种。每年当地的社火活动中,王怀恩都会与弟弟一起表演丑场子,但为北京的艺术家演出,甚至成为被学习的对象,这还是头一遭。

12月8日至12日,文化部艺术家小分队来到陕西,开展采风学习与慰问演出。5天时间内,艺术家们先后赴榆林市绥德县三十里铺村、清涧县贺家沟村,延安市延川县刘家河村和延安市基层,与民间艺人充分交流,观摩了陕北说书、二人场子、陕北道情、伞头秧歌、陕北民歌、信天游、陕北琵琶书、陕北大秧歌等十余种原汁原味的民间艺术形式,可谓“过足了瘾”。

同时,艺术家们还为老区百姓奉献了3场喜闻乐见、极具西北风情的精彩文艺演出,节目包括陕北民歌《赶牲灵》《山丹丹开花红艳艳》、唢呐独奏《翻身道情》、相声《时尚评书》、陕西快板《中国好人颂》等。

在农家场院里,一同表演;在土窑洞热炕头上,坐下唠嗑;在偏僻的山沟沟中,互动交流;在并不专业的舞台上,倾情献演。没有“蜻蜓点水”“走马观花”,只有真正的“身入”“心入”“情入”,艺术家与当地群众建立起了深情厚谊与血肉联系。

此次活动的组织者之一、从事基层文艺工作40多年的榆林市群艺馆馆长孟海平认为,艺术家们放下架子走到农村,向民间学习,这是真正的采风。“老实说,这样的活动老百姓尽管也会很忙活,但心里特别高兴,知道你们心里装着我们。老百姓最讨厌的就是好高骛远,来的时候摆摆拉拉,走了之后人家就会骂你。”

中央民族乐团作曲家赵东升此次不仅录下了多段民歌、道情的演唱,还获赠了好几本民间艺人整理的民歌谱集:“以前对陕北民间音乐的了解更多是书面上的和资料中的,不像这次能有机会面对面听到原汁原味的陕北风情。真心期盼这样的采风活动成为常态,因为对于一个艺术创作者来说,采风就像刚断了奶的孩子,再去吸吮母亲的乳汁。”

责任编辑:周艳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