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全国人民最不满意的是教育、医疗、养老和环境问题,而教育首当其冲。当下教育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任何人都不应低估这场挑战的严峻性和现实性。
今年五月四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大发表了重要讲话,在讲话结尾,他语重心长地给我们算了一笔帐。他说,现在在高校学习的大学生都是20岁左右,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时,很多人还不到30岁;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时,很多人还不到60岁。也就是说,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你们和千千万万青年将全过程参与。
简而言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能否成真,关键就要看当今这一代年轻人是否给力、要看他们关键时刻能否不掉链子。
如果不正视教育所面临的严峻挑战,仅仅把总书记的语重心长当成表扬和赞许来听,那么,我们要想培养出一代栋梁,要想培养出千千万万中华民族的顶梁柱,几乎是不可能的。
我们的教育乃至社会究竟出了什么问题?问题出在价值观上。
一百多年前的中国,积贫积弱、一穷二白。为了解决挨打与挨饿的问题,前辈们在山穷水尽、四面楚歌之际,只能依靠精神的力量、思想的力量,只能依靠精神的“原子弹”,去对抗强大的内外敌人;只能靠在思想、精神和道德上造就一代新人,来推动我们艰难的事业。三十多年的革命战争、三十多年的新中国艰苦创业历程证明:我们的优势,说到底就是思想、精神和价值观的优势。除了这个唯一优势之外,我们在各方面长期都是一张白纸。当1949年中国人民站起来的时候,首先是指我们在精神上、价值观上站立起来了。
最近三十年来,我们的经济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恍然回首,我们猛然发现,尽管在物质生活水平方面取得进步,但在思想、精神、道德和价值观方面却出现了严重的滑坡。
大家想一想,如果我们经济繁荣,但上学、看病和养老却如此艰难。如果大家在人生的起点和终点上高度不平等,如果大多数的人生的憋屈、死得孤寂,那么,我们每天奔忙赚钱究竟有什么意义呢?如果是那样,我们大家的人生就将是一场空虚的、两头没着落的悲剧。
价值观问题涉及方方面面,需要全面提升,而当务之急,我以为应该是从毛主席说的那五个字入手:为人民服务。
为人民服务绝不抽象,它非常具体、现实,本来连张思德这种小人物都能做得到。但曾几何时,有人说,这话早就过时了,人民是什么?如今人民就是屌丝,而靠张思德这种烧炭的屌丝,根本不可能改变世界,为屌丝服务的回报率,如果不是等于零,那就等于负数。所以,为人民服务这种话,如今只能用来糊弄孩子,而且连孩子都不会信。
这正是我们今天面临的根本问题所在。
“道不可坐论,德不能空谈”,什么叫不“坐论”,什么叫不“空谈”?有人说,凡是跟钱不沾边的,都属于坐论、都属于空谈,按照这种说法,那么价值观问题本身就是空谈,而且恐怕也只能空谈了;话既然说到这里,就得谈谈钱了,那就谈谈价值观与钱的关系,谈谈两种财富——精神财富与物质财富之间的关系吧。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