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话语权博弈视域中的国家文化形象建构 (2)

文化话语权博弈视域中的国家文化形象建构 (2)

国家文化形象建构要坚持“特色化”策略。文化的最大魅力在于它传承了一种精神内核,这种精神内核来自历史发展积淀、劳动人民的创造,具有鲜明的地域性、时代性和不可复制性等特征。在国家文化形象建构中,要始终立足于我国自身的文化发展特色、文化积淀等,以特有的文化精神与文化魅力吸引、感召受众,扩大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要重点挖掘具有中国特色的先进文化内容,传承与发扬好中国特有的文艺形式与文化样式,解决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地生根、贴近生活的问题,真正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到丰富多彩的文化内容、新鲜多样的文化形式中,发挥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导作用,做到接地气、联实际、促生活、展风采,化无形的意识形态到有形的文化具象中,真正让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既有神,也有形,构建有血有肉有精神的国家文化形象。

国家文化形象建构要坚持“分层化”策略。要构建立体化的国家文化形象建构同心圈层,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魂,以是否坚守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选择文化内容、文化样式、文化传播形态、文化发展模式的主要依据,并作为同心圈层中最核心的原点。在此基础上,构建具有双重维度的国家文化形象体系的外围圈层:一是文化对象维度。可以根据当前我国改革发展的实际,阶段性发展的重点,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与国际社会瞩目的焦点,结合受众对象的文化需求,整合相关文化要素,有针对性地设计文化内容、文化样式与文化传播策略,构建基于国家文化形象建构的内容体系。比如围绕当前中国社会高度关注的深化改革议题,在国家文化形象建构中,有必要系统梳理与展示以改革推动发展的相关文化素材,从历史与改革开放后的生动实践等多个角度阐释改革在当代中国的必然性,塑造具有良好创新精神、开放态度的国家文化形象。要以重大历史事件为契机,做好文化传播、形象展示工作,把受众的关注力转化为理解与认同。二是文化主体维度。要根据当前我国文化产业与文化事业的发展水平、发展特色等,萃取最能代表国家文化特色、彰显国家文化形象的文化内容、文化样式、文化发展模式等,进行系统规划与整合,使之成为展示国家文化形象的“代表作品”。

国家文化形象建构要坚持“泛主体”策略。国家文化形象的建构要让公民成为国家文化形象的移动主体,破解国家文化形象塑造与公民个体意识彰显“两张皮”现象。“泛主体”策略要求形成由专业化团队引领的密集型团队结构。作为国家文化形象建设的统筹领导机构,文化宣传部门要负责制定规划、出台实施意见及协调重大主题活动等。要整合党政相关职能部门、高等院校及科研院所、文化企业及社会文化智库等的力量,组建专业化的文化形象建设团队和实施团队,组织开展文化形象建设各项工作,比如文化发展理念的创新、文化资源的优化配置、特色文化品牌的培育、重大文化发展工程实施等相关事宜,负责文化形象建构人财物相关资源的调度与实施。在此基础上,要有计划地组织一支政治过硬、覆盖面广、文化素质良好、竞争能力强的兼职文化发展团队,打造一支散于基层、作用于民间、多种身份叠加的多元化、平民化的文化形象建构团队,更好地应对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文化的侵略和渗透,确保国家文化安全与文化发展。

国家文化形象建构要坚持“科技引领”策略。科学技术尤其是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改变着文化发展面貌,催生出全新的文化业态、文化发展模式、文化创新路径。离开了现代科技手段支撑,国家文化形象的建构难免成为“空中楼阁”。国家文化形象建构要主动适应与吸纳最新的科学技术,将最新的媒介技术手段、文化发展模式、文化发展理念等引入文化形象建构中,使文化形象建构贴近人民、贴近时代、贴近生活。要善于通过全新的艺术创作手段、全新的媒介手段展示我国的优秀文化传统,展示中华文化的魅力。在新时期,构建国家文化形象必须牢牢占领微信、微博等实时互动的全媒体网络阵地,把握好自媒体时代的主流舆论导向,做好技术管控,真正实现文化引领技术、技术助推文化发展。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