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治国理政的总体框架更加完整、总体思路日渐清晰
“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迈上新台阶。”
执政两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用“四个全面”,勾勒出了一幅治国理政方略图。
两年多前,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接过历史接力棒时,中国已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目标,也是要求。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
“没有农村的小康,特别是没有贫困地区的小康,就没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习近平总书记用“没有……就没有”句式,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与瓶颈。
两年多来,从制定“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政策,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到继续向贫困宣战、向污染宣战,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注重问题导向,把解决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主要着力点,努力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决定性阶段,关键还是要靠改革这个强大动力;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的改革,亟待全面深化。
在职公务员数量约为700万,126万个各类事业单位在职人员3000多万……
2014年末,从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对国务院相关报告的审议中传递出一个重要信息: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方案已经国务院常务会议、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审议通过,改革箭在弦上,养老保险“双轨制”有望逐步破除。
这只是一个缩影。
从当选总书记后首次离京便到广东释放坚定不移走改革开放道路的强烈信号,到十八届三中全会就全面深化改革作出战略部署,从一次次专项小组会议到一次次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会议,两年多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攻坚克难,稳步推进各领域改革。
——积极适应新常态,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
从先后取消和下放超过700项行政审批事项到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全面施行,从民营资本进军银行业到国企改革启动试点,从财税体制改革到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一系列改革举措,激发了市场活力,提升了经济内生动力。
——以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目标,紧紧围绕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深化政治体制改革。
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着力提高立法质量,全国政协坚持召开双周协商座谈会,改革社会组织管理制度、推进四类社会组织直接登记……一系列改革举措,进一步发展了人民民主,提高了国家治理能力。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