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对新型大国关系的认知差异及中国对美政策(4)

中美对新型大国关系的认知差异及中国对美政策(4)

中美认知差距的背景原因

第一,中国主张多极化,美国欲继续“领导世界”。中美对于构建新型大国关系认知差异,首先源于对世界格局发展趋势的不同判断。中国政府认为,世界多极化是国际格局的发展趋势。当今世界,随着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整体实力增强,国际力量对比朝着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方向发展。有的中方学者将世界分成西方与新兴市场两大“集群”,认为目前两大力量发展进入相持阶段,双方竞合博弈呈“集群化”、“高端化”趋势,博弈格局日渐成形,美国和其他西方国家以“大西方”联手应对新兴大国崛起。虽然西方国家经济企稳回升,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赶超放缓,但“东升西降”趋势并未扭转。美国官方极少使用“多极化”的概念,它强调美国在世界上的领导地位。美方亦不承认多极化有利于世界和平与稳定。许多美国学者声称,正是因为近代欧洲列强称雄时期和两次世界大战前的“多极化”,才使战争频发,国际秩序混乱。美国历届政府都强调美国国力并未衰落,21世纪的美国仍将是世界第一强国。

第二,中美对于新兴大国(特别是金砖五国)崛起的看法不同。中方主流学者认为,当今新兴大国“群体崛起”,西方力量则相对下降。这个判断中的潜台词是“新兴国家”是一支可以凝聚实力并同西方抗衡的力量,实际上将当今世界分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西方世界和新兴大国两大块。

美国官方承认,新兴国家之间在诸多议题上开展合作实属必然,但新兴大国的崛起并不一定意味着国际格局发生了质的变化。“金砖五国”不是一个具有凝聚力的整体,各成员国之间政治制度、社会文化、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较大,经济层面的竞争比较突出,其联系松散,呈分散化。此外,印度、巴西、南非都采用了西方民主制,俄罗斯也处在政治转型中,因此金砖国家的崛起未必是对中国有利、对美国不利的。

美国看待当今国际格局的视角也是“两分法”,但它的“两分法”是“民主”国家与“非民主”国家的区别。一个典型的美国观点是,世界民主化虽然出现挫折,但总趋势并未逆转;俄罗斯至少在表层的价值观念上同西方是接近的,且对中国的快速发展也有戒心。美国对俄罗斯的政治经济发展前景并不看好,同中国对俄罗斯重新崛起的期待迥然不同。

第三,中国强调国家主权,反对干涉内政;美国强调世界民主化、公民社会的兴起、社交网络对国家权威的挑战等。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