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关注焦点(2)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关注焦点(2)

作为符号,马克思主义哲学这一概念马克思在世的时候就已经开始使用。按照通常的说法,在文本的意义上,马克思主义哲学即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哲学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即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然而,在实践的意义上,对于全神贯注关注社会历史问题、切切实实改变了社会历史现状的活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我们又有多少理解呢?英国人特里·伊格尔顿在其新著《马克思为什么是对的》英文版序言中的一段论述,或许应该引起我们重视与反思。他认为,《共产党宣言》被认为是“毫无疑问的十九世纪最具影响力的作品”。与政治家、科学家、军人和宗教人士不同,很少有思想家能真正改变历史的进程,而《共产党宣言》的作者恰恰在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中发挥了决定性的作用。历史上从未出现过建立在笛卡尔思想之上的政府,用柏拉图思想武装起来的游击队,或者以黑格尔的理论为指导的工会组织。马克思彻底改变了我们对人类历史的理解,这是连马克思主义最激烈的批评者也无法否认的事实。就连反社会主义思想家路德维希·冯·米塞斯也认为,社会主义是“有史以来影响最深远的社会改革运动;也是第一个不限于某个特定群体,而受到不分种族、国别、宗教和文明的所有人支持的思想潮流”。这不正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精神特质的直接说明吗?我认为,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精神特质,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抓住其致思趋向即其思考动机上的独到之处,将会有执一驭万的效果。发现社会历史进程中的真正问题、真正研究问题、实实在在解决问题,不是为了思考而思考、为了哲学而哲学,这正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过人之处和其永葆活力的根源之所在。

就当下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事业而言,我们应当高度关注自身动机即致思趋向上的缺陷与不足。

首先,我们为什么要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到底是为了证明其活力、为了发展完善其体系还是为了坚持其追求真理、关心人类正义、推进人类社会进步?真理、正义、进步是唯一的目的,除此之外的中国化努力,难免会误入歧途。毋庸讳言,当前我们的研究中,不愿为追求真理而努力,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变成了书斋里的文字工作、变成了自娱自乐的游戏、变成了自说自话的形象工程等现象,仍不同程度上存在,直接影响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性质与形象。例如马克思主义哲学在致思趋向上的第一个特点便要求追求科学性和真理性,这也是我党实事求是这一思想路线和认识路线的立论依据。但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所获得的约束性信息和非约束性信息中的巨大差距,如何解释?如果我们所推进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连这样的基础问题都不思考,还有什么资格奢谈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

责任编辑:佘小莉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