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次,愿不愿、敢不敢面对时代提出的重大问题。我们时代的变迁如此深刻,这本应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契机和动力,但是,在我们的视野中,本应成为焦点的问题有些却陷入了盲区。例如近十年来,科学发展观提出后所涉及的重大哲学问题,现有的研究落后了很多:发展观有科学与不科学的分野,那么发展本身有对错吗?经常碰到一些人,将自己发展观上的错误,归结为发展自身的问题,认识如此模糊,和我们的研究滞后有关系。
第三,如何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继承。这需要的不仅是愿意自觉继承的政治责任,而且更需要有能够创新发展的真实有效的努力。当前,如何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发展唯物史观的问题,值得特别注意。譬如唯物史观主张人类社会是个自然历史过程,社会发展和自然过程一样有规律可循,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个人意志发挥作用离不开历史条件的制约。但历史发展又有特殊性,人的意志参与其中,个人意志的相互作用所形成的合力也即公共选择是历史客观性的又一来源。社会规律的存在符合统计规律的要求,不是线性的因果关系,社会规律在长期的、大量的事实中才能表现出来和被人们所认识。这一观点,对于我们分析当下的社会问题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人类社会是个自然历史过程的判断要求我们必须尊重历史规律,不能超越历史规律,犯唯意志论的错误,也不能犯无所作为、听其自然的虚无主义错误。要求我们从人民群众的要求和呼声中发现历史进步的方向,公共政策的选择要立足于大多数人民群众的选择之上,追踪决策时,要善于排除决策者先行心理效应的负面影响,善于听取群众正确意见,敢于自我否定。要求我们在把握社会发展规律时要有耐心和恒心,不能简单化、片面化、情绪化,指望一夜之间认识它,更不能功利化、势利化,将人为的理解当作规律强加于历史。
最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成果何用。是用来评奖?还是用来解决问题?答案当然是后者。如何用以解决问题,关键是武装谁的头脑,解决谁首先要确立马克思主义哲学思维方式的问题。我们党是执政党,肩负着领导民族振兴的历史使命,提高全党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思维水平,至为关键。我们不仅要走向未来,而且要洞察并谋划未来的走向。历史使命和现实问题都要求我们必须发扬光大马克思主义哲学固有的理论品性,在关注问题中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最新成果的指导下解决现实问题。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