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以“五化”推进作风建设常态化

宁夏:以“五化”推进作风建设常态化

摘要:建立作风建设常态化,必须进一步强化领导责任,以上率下,层层传导压力。同时,还要采取激励手段,调动各级组织、各级干部顺势而为、主动而为。

教育实践活动有期限,改进作风没有终点。要形成常态化、保持长效,必须采取有效举措,持之以恒。

思想行动自觉化。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行动是认识的体现,只有认识正确,才有行动的高度自觉。作风问题说到底,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政绩观的反映,包括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生活作风、领导作风。个别干部精神困惑、思想迷茫、理想信念不够坚定、道德滑坡、作风漂浮、庸懒散奢等,触犯作风红线,甚至违纪违法,主要是思想认识的不坚定。因此,实现作风的常态化,首先要从干部的思想认识抓起。要始终坚持把干部的学习教育放在第一位,通过坚持不懈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习近平系列重要讲话教育、群众路线教育等,坚定党员干部的共产主义理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培养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精神,激发工作热情和内在动力,切实增强各级干部在转作风、改作风上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日常行为规范化。古人云:“不学礼无以立,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推进作风建设常态化,必须使各级干部心有规则,行有规范。实事求是地讲,近年来,机关干部日常行为管理制度建了不少,但有些流于形式、针对性不强。因此,要在完善干部日常行为规范、监督、管理上大做文章,结合单位实际和工作职能层层制定机关事业单位干部职工行为规范,明确哪些事可以做、哪些事不能做、怎么做到位,不仅要规范干部办事行为,而且要规范干部的言谈举止和八小时以外行为,完善首问责任、承诺践诺、下基层等制度。机关突出解决“四风”,防止反弹;乡镇、村(社区)突出贯通“最后一公里”,让群众话有地方说,事有地方办;执法监管部门突出规范执法行为,促进司法公正;窗口服务单位重点规范服务行为,突出提高服务效率,实现服务群众“零差错”。

监督管理社会化。群众的意愿是推进作风建设的风向标,群众痛恨的不正之风是整改的突破口。抓作风建设必须坚持真开门、开大门,让群众参与、评判和监督。建立健全作风投诉受理制度。逐级建立投诉中心,及时受理群众反映干部作风方面的问题。成立由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党外人士、媒体记者等组成的“作风建设监督员”队伍,充分发挥民主监督、舆论监督、群众监督作用,不定期深入到党政机关进行察访。建立干部作风考评机制,每年定期对各部门、干部作风进行考核评议或结合年终述德述责述职述廉请群众进行评议。对考评末位的要采取组织处理,以考评促转变。

违规惩戒严肃化。作风实不实,是治党严不严的基本标准。作风建设要真正形成常态化就必须长期坚持严抓、严管。既要治标,又要治本;既要打老虎,又要拍苍蝇;既要严肃查处党员干部违法违纪案件,又要解决发生在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建立健全违规惩戒机制,用严格的制度措施划出作风建设红线、标出雷区、架起高压线,重在提高制度的约束力和执行力。抓“大”绝不放“小”,对作风方面轻微违纪问题,也要作出恰当处理,起到警示教育和防微杜渐作用。惩戒范围分类界定、有所侧重,严肃查处工作态度不好、责任心不强、不作为、乱作为等作风问题。实行问责倒查追究制,除问责当事人还要对其分管领导和主要领导问责,用问责提高执行力、用问责促进干部负责、用问责提升服务水平。

激励保障科学化。没有压力就难有责任,没有激励就缺乏动力。建立作风建设常态化,必须进一步强化领导责任,以上率下,层层传导压力。同时,还要采取激励手段,调动各级组织、各级干部顺势而为、主动而为。物质激励,加快工资和效能奖励改革步伐,适当拉开分配档次;荣誉激励,大张旗鼓宣传表彰身边典型人物,让干部看有样子、学有榜样;竞争激励,进一步细化考核标准,完善晋职晋级和竞争上岗办法,让想干事的有平台、干成事的有舞台,形成作风建设的持续动力和正能量。

(作者系吴忠市委政研室副主任)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