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遵义会议精神 聚力全面深化改革

探索遵义会议精神 聚力全面深化改革

省委党史研究室重启“遵义会议精神研究”访谈

摘要:1934年12月至1935年3月,中央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被迫长征并转战贵州期间,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了以遵义会议为代表的系列重要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并铸就了遵义会议精神。深入探析“遵义会议精神”,不仅是历届省领导及全省党史学者长期的心愿,也是全国党史学界的一个重大课题。

遵义会议会址(图片来源于网络)

编者按

1934年12月至1935年3月,中央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被迫长征并转战贵州期间,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了以遵义会议为代表的系列重要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并铸就了遵义会议精神。深入探析“遵义会议精神”,不仅是历届省领导及全省党史学者长期的心愿,也是全国党史学界的一个重大课题。

2015年1月将迎来遵义会议召开80周年纪念日,为了更好地传承和弘扬遵义会议精神,在省委的领导下,中共贵州省委党史研究室自2013年以来高层面地启动了“遵义会议精神研究”,获得国家社科基金特别委托项目立项支持。2014年8月30日,课题组组织了预评审会,来自中央文献研究室等部门的领导和专家对课题研究给予高度评价。

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共贵州省委、中国中共党史学会将于9月23日在贵阳联合举办“第二届全国党史文化论坛”,将推出的专论坛即为党史文化与遵义会议。为推进遵义会议精神取得更加广泛的社会共识,在论坛举办前,本报记者就相关话题采访了“遵义会议精神研究”首席专家徐静研究员。

专题访谈

嘉宾:徐静  中共贵州省委党史研究室主任、研究员,国家“万人计划”首批入选者,全国文化名家暨中宣部“四个一批”人才

记者:蒋英  贵州日报主任编辑

遵义会议精神研究的

新突破

记者:遵义会议精神研究不是一个新课题,为什么现在要重新启动对它的研究,重启后的遵义会议精神研究取得了哪些突破性成果?

嘉宾:“遵义会议精神”研究的确不是一个新课题。上世纪就有文章涉及到这个问题。2002年,时任中共贵州省委书记钱运录指示,要开展“遵义会议精神研究”,期间先后有省委党史研究室、省社科规划办、遵义市委等部门进行立项研究。但遗憾的是,该研究平台一直不高,没有得到广泛认可。目前,在理论界和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深处,对遵义会议精神内涵的认识还不清晰,甚至有些误区,对遵义会议精神的历史价值和当代价值还缺乏足够的认识。一个政党、一个民族,要想走得更远、走得更好,就必须在精神层面对自己的历史有更多、更深的思考。尤其在今天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的背景下,深入探析、阐释和弘扬遵义会议精神,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2012年下半年,省委分管领导到我室调研,提出党史研究室应该加强对此的研究提炼。为此,我室于2013年初启动实施了“遵义会议精神研究”,希望能在2015年遵义会议80周年纪念时推出得到广泛认可的表述。课题获准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特别委托(重点)项目立项,研究工作得以在国家级平台上扎实推进。一年来,课题组已完成一个总课题、五个子课题共计80多万字的初稿。期间,先后推出了若干阶段性成果入选全国性的会议和报刊。尤其《遵义会议精神与毛泽东思想》、《邓小平与遵义会议精神》两篇文章,分别在“纪念毛泽东诞辰120周年”、“纪念邓小平诞辰110周年”期间入选全国性学术研讨,并都因文应邀参加中共中央主办的座谈会,聆听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同时两篇文章分别发表于权威期刊《中共党史研究》2013年12期、2014年8期。

2014年8月30日,课题组举行预评审会议。中央文献研究室等部门的领导和专家集中听取课题汇报后给予高度评价。专家组认为:该课题立足党史研究,融入哲学、社会心理学、文化人类学、政治学等学科视角,把遵义会议精神理解为精神的形成和发展史,并将其放置在中华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视阈中解读和阐释,不仅注重遵义会议精神的内涵揭示,而且还注重遵义会议精神的历史价值和时代价值阐发,对今天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有很好的启示。课题对遵义会议精神的提炼视野开阔、思路正确、内涵准确,课题成果达到了国家社科基金特别委托项目的质量要求和研究水平。尤其中央文献研究室副主任陈晋强调,课题内容、材料扎实,观点正确,框架成立。

责任编辑:周艳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