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熙国:科学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

孙熙国:科学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

摘要:《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党的十八大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以说,以“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24字为基本内容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已经成为理论界普遍共识,深植于各界民众心中。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反映了马克思主义的本质特征,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

毋庸讳言,“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等思想和观念,并不都是马克思、恩格斯的发明。同样,它们也并不是资产阶级的专利。众所周知,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使命就是实现无产阶级和人类的解放,最终使人类进入“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的“联合体”。马克思讲的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与资产阶级讲的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存在着本质区别。

首先,马克思讲的自由、平等是经济、政治、思想有机统一的自由、平等,资产阶级的自由、平等则首先是政治上的自由、平等。马克思曾明确指出:“只有政治的解放,还是不彻底的解放。”因为离开了经济的自由和平等,单纯讲政治的自由和平等,就是抽象的虚伪的自由和平等。真正的自由、平等是建立在经济基础上的自由、平等。资产阶级离开经济解放单讲政治解放,是虚伪的不真实的解放;离开经济平等单讲政治平等,是虚伪的不真实的平等。我们所要实现的是劳动者在经济、政治和思想等各方面的自由、平等和解放,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自由、平等和解放。

其次,资本阶级讲的自由、平等是有产者的自由、平等,马克思要实现的自由、平等则是劳动者的自由、平等。按恩格斯在《共产主义原理》中的说法:“共产主义就是关于无产阶级解放的条件的学说。”马克思主义就是一门研究如何实现人民群众自由、平等和解放的科学。马克思始终关注的是劳动者,是最广大的人民群众,资产阶级则始终盯着有产者和有产者阶级,二者存在本质不同。

最后,马克思讲的公正是建立在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实现共同富裕意义上的公正,是“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的公正;资产阶级的公正则是发展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公正,是保障极少数大财团、大资本家利益的“公正”。资本主义的法治是维护资产阶级利益、实现资产阶级意志的法治,社会主义的法治是维护广大劳动者利益、实现广大人民群众意志的法治,是保障人民群众当家做主的法治。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反映了社会主义社会本质要求,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本质特征,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反映了我们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和基础

爱国、敬业的价值取向集中体现了我们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爱国是我们民族精神的核心内容,是对社会主义公民的基本要求。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爱国”就是我们民族精神的核心在当今时代的集中体现。

敬业是我们时代精神的基本要求。当今时代,改革创新是我们时代要求和任务的强烈表达,是我们时代精神的核心。实现改革创新的关键是敬业,于个人,能力再强,若精神懈怠,不能敬业爱岗,那么就无法完成改革创新的时代使命。因此,立足当代实践和时代问题、以改革创新精神完成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就是“敬业”在当今时代的深刻内涵和深层要求。

诚信、友善是中国传统价值观念的基本要求,是儒家伦理的基本精神和价值追求。诚信、友善既同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相承接,又是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集中体现。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一活动的核心内容,就是努力让每一个公民恪守诚信底线,诚信待人,宽容友善。因此,诚信、友善体现了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基本要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源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是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对当代实践和时代生活的价值认识,是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运用中西文化的思想资源对时代任务和时代问题的价值阐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立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汲取了中华传统价值观的思想精华,抛弃了其中糟粕,实现了对中华传统价值观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又吸收了西方资本主义价值观的合理内容,克服了其历史和思想局限,从而实现了对西方资本主义价值观的现代超越。

责任编辑:王梓辰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