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图钱的倒追女,在法国不稀奇
网上一篇“法国姑娘倒追苏州小伙”点击率很高,里面提到的法国姑娘“不要房不要车只要你爱我”,与中国时下爱情婚姻的主旋律差异颇大,应当引来无数中国待婚男子的喝彩声。
无独有偶,前几天一位笔者相识的法国帅哥来电话,倾诉他结识一位大陆女友的苦衷:女友母亲要求他在中国买房后才能结婚,而他自己收入不够,又不想向自己父母伸手,于是很感苦恼。而最令他百思不解的是为何爱情婚姻非要与房子、财产连在一起。他问我:中国是不是都这样?那个女子是爱他这个人还是爱钱财?
想到前一阵江苏卫视的“非诚勿扰”节目到法国来组织专场活动,一些学汉语的法国青年也很关心。但在看完后他们的评论是:中国谈恋爱、找对象时掺杂了太多的物质因素、外在因素,缺少真正的感情交流和“来电”。一位法国青年还一本正经问我:中国小伙子没房真的很难找女友?这不是骗人的吧?不会吧?
其实,上面文章的标题就说明了问题:“倒追”、“不要房不要车”等表述,恰恰说明了现在中国人婚姻爱情的常态是“男追女”、“女的要房要车”。事实上,无论是亲友介绍还是各地的“相亲角”,中国式的“谈朋友”大都是先进行硬件条件的比较对接,然后才可能坐下来谈,这与西方社会有很大差异。
在法国,男欢女爱的基本条件是感情:没有爱、没“触电”,两人不可能在一起。据去年6月法国民意调查所的一项调查,法国人觉得爱情是人生最重要的内容,而一对伴侣走到一起最重要的因素是感觉、爱情、志趣相投、外表吸引对方等。对于女方而言,男子的吸引力体现在幽默、懂的尊重人、理解人、有教养、有知识、有情趣、浪漫等方面;对于男子而言,女子的吸引力在于理解人、聪明、能干、有独立性、美貌、有知识、有情调、掌握好厨艺等。竟然没人提到物质因素如收入、房子等(在西方国家车子是代步工具,不计入财产之列)。
当然,社会环境的差异大:在西方国家、尤其在法国、德国等,恋爱不一定结婚、从一很难而终。男女青年从青少年时期就会开始谈恋爱,但一路走到红地毯的人则凤毛麟角。一位法国男青年对笔者解释道:青少年开始人们就会谈情说爱、甚至同居,但结婚就需要找到真正合适自己的另一半,这既是经验的积累、眼光的成熟,更是到了职业生涯稳定需要建立家庭时才水到渠成。由此,人们可以在婚前有不止一段恋爱史,直至最终找到一生的伴侣。既然恋爱不一定走到结婚,当然由感情来决定一切。
上下代关系也不同:西方社会普遍认为子女到了成年必须自己出去闯荡,父母责任也就到此为止了。很少有父母(除了很有钱的富人阶层外)会为子女购房、买车操心。自然,子女也认为结婚、生子等是属于自己的事情,不能依赖父母。从法律而言,西方社会对于财产的属性非常敏感:父母与子女各有各的财产,父母给子女钱财、房产都要计入相应的财产转移等级,要缴纳各种税务。因此,男女结婚就有钱买房没钱租房,不会出现不买房不结婚的情况。法国与欧洲大陆均实行拿破仑法典,男女双方婚前财产各归各所有,不可能一方财产上添加上无实际财产贡献的另一方姓名。
因此,法国的男女恋爱基本与钱没什么关系,更有甚者,男女往往在金钱上还分得很清楚:你是你,我是我,罕见男士老给女方买单的事。连同居后也大家分担房租及日常开销。他们认为如果金钱不这样分清楚,就有一方揩另一方油之嫌,爱情就不纯了。
具体到谈情说爱方面,西方女子不在乎谁追谁,只要喜欢就会采取主动明白表态。自法国68年学潮以来,女权主义思潮不断发展,女子在社会上的地位越来越高。在感情领域女子采取主动的也越来越多,她们追求独立、自立、自重,要求男女平权,要求在两性关系上的平等。甚至认为如果男人无法给予女子性满足,女子就应走人。
再举几个自己遇到的实例加以印证:
例子一:一中国女孩与法国同学恋爱。她说法国男孩是够浪漫、有情调、又幽默。缺点是太抠,什么都要一人一半,不懂男的就是要给女的买单这最简单的道理。
例子二:一法国大学生与中国女留学生恋爱。他说中国女孩什么都好,就是太抠:只让我请客,她从来不掏钱。时间一长,怀疑她是爱我还是冲我的钱而来?
例子三:一中国女子到法国与一位高龄男子结婚,来电话咨询:该男子很有钱,如果他很快去世,财产是否由她继承。答案是:不可能。法国法律规定如果结婚时没有订立财产契约,则婚前财产各归各所有(他财产归其子女所有),婚后产生的财产才一人一半。如果是因为财产与法国老头结婚,那么你的企图很可能落空。
例子四:一法国富男深爱一中国姑娘,结婚时却要求签署财产分立契约,婚后推女的出去赚钱,家庭开支则按比例由两人分担。该中国姑娘因受不了这口气而开始闹离婚。
由此可见,在爱情、婚姻问题上法国乃至西方社会与中国差异很大:“倒追苏州小伙”、只要爱情无所谓房子等等,这些对于法国姑娘而言很正常的反应,到国人眼里却有了“高大上”的含义。而中国人“谈朋友”时的种种要求,在西方人眼里也就具有了浓重的物质至上色彩。但就实质意义而言,中国择偶标准后面有看重家庭价值、强调婚后生活的稳定与安宁等种种考量,再加上父母为子女呕心沥血以及国人看重拥有自己居所的传统心态,也就不难理解为何物质因素在婚姻中起如此重要的角色了。而西方社会感情至上、物质基础相对薄弱、财务个人主义的爱情观、婚姻观,既是“性革命”后现代社会发展的一个结果,可能也是男女分手频繁、离婚家庭增多的一个重要原因。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