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提升建管用水平 实现常态长效发展

浙江:提升建管用水平 实现常态长效发展

——浙江农村文化礼堂建设工作研讨会综述

摘要:农村文化礼堂建设不仅要注重形式,还要注重内容。省委党校副教授张红岭认为,根据农村经济社会变化的需要,培育和弘扬新时代的核心价值观是农村文化礼堂建设的灵魂。

我省农村文化礼堂建设全面铺开步入第三个年头,如何创新深化,提升建管用水平,实现常态长效发展?在1月13日省委宣传部召开的农村文化礼堂建设工作研讨会上,与会专家学者和宣传文化工作者围绕这些问题展开深入探讨。

提升内涵,重构乡村价值体系

提升农村文化礼堂内涵,将传统文化、地域文化和现代价值观念有机融合,意义深远。

杭州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杨志毅认为,宜以“家风村规”为切入点,探索核心价值观的普及途径。坚持把“以德树人、以文化人”作为农村文化礼堂建设的首要任务,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加形象化、具体化地融入到文化礼堂建设的各个环节,着力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努力提升文化礼堂的思想凝聚力和文化影响力。

省文联党组书记田宇原表示,农村文化礼堂建设要实现常态长效发展,最终要依靠自身的力量,要有一支扎根农村的文化队伍,让文艺的种子生根发芽。调动农民参与农村文化礼堂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农村文化礼堂真正成为农民的精神家园。

省文化厅副厅长柳河建议,做好农村文化礼堂服务,要注重群众文化需求和表达的多样性,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服务。要充分考虑当地的文化特点、老百姓的需求,充分利用农村自然禀赋,注重传统民俗文化与现代文明的融合创新,使农村文化礼堂真正成为当地的文化地标。

打造特色,做好“文化地标、精神家园”

文化礼堂作为农村重要的文化地标,是乡村文脉的显性载体,管好、用好,需以建好为前提。对此,主持建设了13个特色文化礼堂的中国美院副院长宋建明认为,宜将人文关怀和设计手段相结合,从人、事、物、场、境等五个维度来观照农村文化礼堂的营造,把文化的象征意义涵容于可视化的空间布局中。

德清县文广新局局长姚明星认为,文化礼堂是社会学意义上的公共空间,是不断满足广大村民多层次、多方面精神文化需求的有效途径。他建议,可以通过资本反哺,打造“产业型”文化礼堂;政校合作,打造“创意型”文化礼堂;村企联建,打造“交流型”文化礼堂;村会共建,打造“参事型”文化礼堂。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