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民间班社“草根力量”发扬光大黄梅戏艺术

以民间班社“草根力量”发扬光大黄梅戏艺术

1

推进乡村振兴,乡风文明是保障。党中央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二十字”总要求,其中一项就是“乡风文明”,而传承发展提升农村优秀传统文化正是题中之义。作为全国五大地方剧种之一的黄梅戏,是安徽的标志性文化形象和代表性文化品牌。怀宁是黄梅戏的发源地,享有“黄梅家乡”的美誉,“出门三五里,处处黄梅声”,已经成为怀宁人引以为豪的文化自信。近年来,安徽省怀宁县在推进乡村振兴过程中,高度重视黄梅戏艺术的保护传承与开发利用,黄梅戏在怀宁呈现出“一枝独秀、枝枝俊秀、满园春秀”的可喜局面,有力促进了农村文化的繁荣兴盛。发扬光大黄梅戏艺术,首先要解好谁来唱的问题,专业剧团在其中发挥了担纲承梁的作用,而民间班社作为“草根力量”其作用也不容忽视。怀宁县现有注册的民间黄梅戏剧团近30家,每个剧团演职人员从10人到30人不等,他们常年活跃于怀宁县农村和湖北、江西、福建、浙江、广东等地。

一是扶持力度大。安徽省安庆市怀宁县委、县政府确定了“引导、服务、支持”的方针,大力扶持民间班社健康发展。采取专业演员与民间演员“结对子”、业余演员进专业团锻炼等模式,培养人才,培育艺术生产。近年来,怀宁县委、县政府先后主办或承办了“首届怀宁县黄梅戏民间班社展演”“黄梅戏民营文艺团体小戏展演”“安徽省农村黄梅戏班社展演”“全省首届民营黄梅戏剧团优秀剧目展演”。同时,每年至少主办一期民间班社发展研讨座谈会。

二是演出情况好。民营剧团把演出的主阵地放在农村,农民需求什么他们就演什么,不断研究农民喜好的剧目和形式,除了以黄梅戏传统古装剧为主外,还结合当前农村现实创作了不少现代剧目。比如,为服务乡村振兴,有的剧团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要求编排成黄梅小戏,寓教于乐,深受农民群众欢迎。现在,民营剧团每年演出少则几十场,多达近千场,演出收入一场上千元,平均每个演员的年收入达四、五万元。

三是社会反映好。民营剧团主动承担社会责任,他们不等不靠,全员闯市场,全员找市场,广结文化网络,健全营销环节,先后有4家民营剧团荣获安徽省“百佳剧团”称号,其中金义黄梅戏剧社常年扎根基层,继承和弘扬黄梅戏的优良传统,保留优秀的本土文化资源,每年演出近300场,观众人数达5万人次。《人民日报》《安徽日报》曾多次报道怀宁县民间班社的经验做法。

责任编辑:王梓辰校对:刘佳星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