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文化遗产——特热比奇犹太社区及圣普罗科皮乌斯大教堂(2)

世界文化遗产——特热比奇犹太社区及圣普罗科皮乌斯大教堂(2)

最大犹太区的秘闻逸事

特热比奇市的犹太人不能在基督教区居住。于是,他们便开始在伊赫拉瓦河左岸定居,这样就逐渐形成了扎莫斯基犹太人居住区。犹太人与基督教徒就这样一直分开生活。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当地的犹太人被押送去了集中营。特热比奇市的犹太区在二战之后便完全消亡了。如今,在犹太区,可以看到一百多幢保存下来的房屋,两座犹太教堂,一座犹太市政厅,拉比的房屋,一座收容所,一所学校和一间医院。犹太区最典型的就是那幽深的窄巷,公共通道和走廊,以及一片欧洲最大的犹太墓地之一。墓地里二千多块形状各异布满苔藓的石头墓碑更加增添了这里的神秘气氛。在墓地后面的犹太教堂里,可以看到墙上的照片和一个关于犹太区历史的展览。在犹太人居住的房子里,可以了解一个犹太家庭的生活起居,以及根据犹太教所规定的饮食。

气氛独特的曲折小巷

气氛独特的曲折小巷

“天堂之门”——圣普罗科皮乌斯大教堂

城市从扎莫斯基延伸到河的对岸,这里的城市中心位于国王广场。广场上有一座文艺复兴式的“彩绘”建筑,采用五彩拉毛粉饰装饰,让人眼前一亮,如今这里是游客服务中心。在特热比奇城堡庄园中,会看到一座罗马式古老教堂—圣普罗科皮乌斯教堂。从一个半圆形的大门进入教堂里美丽的柱廊大堂,这里也被称作天堂之门。

圣普罗科皮乌斯大教堂位于中世纪的堡垒赫萨城的脚下。建筑的核心部分包括3个10世纪的有中间广场的长方形会堂。历史上圣普罗科皮乌斯大教堂若干次被重修。在最近的研究工作中, 在墙上18世纪的画下,又发现了12世纪壁画。 一批有价值的文物收藏在此教堂中。

长方形会堂是大主教居住的地方,它是建筑群中构造最复杂的部分。事实上,它是特热比奇修道院至今为此保存最好的建筑,地面计划和建筑上的设计都原封未动。长方形会堂是欧洲的中世纪的建筑史的一颗宝石。它的设计代表了罗曼风格和哥特风格的过渡。它的构造受到了后罗曼学派的影响,而后罗曼学派是从法国南部来到此地区。长方形会堂在1468年匈牙利的部队包围该地区的时候遭到了很大程度的破坏。后来几经重建和改建。从16世纪早期,它逐渐失去了重要的功能,被当作一般的讲堂使用。1704年开始了对长方形会堂进行最严重一次遭劫后的重建工作。建筑师F. M. 卡恩卡负责此项工作。他取下了原来被遗弃的拱顶并且把它放在有着巴洛克风格的灰墁拱顶里。这个建筑最有价值的地方——长方形会堂的门直到1862才被发现。这扇门被一道墙所封装,这道墙将长方形会堂与西边的门分隔开来。1956年,被破坏的南部顶端小教堂重建完成。连接长方形会堂的地窟在1996年连接完成。

历史上圣普罗科皮乌斯大教堂若干次被重修

历史上圣普罗科皮乌斯大教堂若干次被重修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这座犹太大教堂被纳粹军队破坏,用作仓库。1952年,教堂被卖给了捷克斯洛伐克胡斯教堂,他们把它变成了适合他们宗教风格的建筑。犹太教堂的内部设计受到了基督教教堂的影响:整个建筑由一个位于西面墙的门廊引领,一个突出的讲坛被设计在一个小平台旁边。根据传统的犹太信仰,祷告的时候男女要分开。男子用来祷告的木质长椅被放在教堂的长的墙壁边,画廊的下面。女子可以使用二层可以通向画廊的楼梯上的长椅。画廊的阳台被两根巨大的支柱支撑着。主要的中间广场有木盆状的拱顶,并且这个拱顶有三面,每边都有两个大窗户。

责任编辑:宋丽芳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