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谈:让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领航发展(2)

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谈:让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领航发展(2)

主持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开展以来,一直十分重视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工程开展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发展有何促进,在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整体性研究、培养马克思主义理论人才等方面取得了哪些成效?

佘双好:在工程实施的大背景下,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设立。这从根本上扭转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教学一度薄弱的局面,使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者有了研究平台和学科阵地,有了明确的研究领域和研究方向,形成了一大批基础扎实、现实感强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著作和教材,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学者也越来越多地参与国家和省市重大科学研究项目,在理论教育中发挥支撑作用,为社会发展提供价值支撑和决策咨询;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还培养了一大批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教学人才,提升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学术水平和学位层次,极大地提升了马克思主义理论队伍的学科自信和学科实力。同时,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者和思政课教师队伍整体心态发生了根本性变化,过去那种见面发牢骚、讲怪话、消极无为的心态已经彻底改观,建设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心态稳定、动力充足。

艾四林: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设立后,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人才培养等有了较大发展,甚至可以说,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在高校,学术研究和人才培养是以学科为基础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成为一级学科,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研究、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搭建了一个有效平台。就清华大学而言,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设立,推动了学科的快速发展,一是成立了马克思主义学院,为学科发展提供了组织机构保障;二是汇聚了一支高水平的教师队伍,“筑巢引凤”效果明显;三是研究生生源不断改善,培养质量不断提升;四是学科意识进一步明确,科研方向进一步凝练,“在马研马”成为常态,产出了一批有影响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成果。

郝立新:工程组织编写出一批充分反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充分反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丰富实践、充分反映各学科领域研究进展的哲学社会科学专业基础教材。中国人民大学积极参与教材编写,先后有54位教师参与了48种教育部工程教材编写,在工程教材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我们还积极推动工程教材选用工作。到目前为止,在已经出版的27种工程重点教材中,有14种工程教材用于我校本科教学课堂。

自工程实施以来,我校积极组织重点教材任课教师参加中宣部、教育部和北京市组织的培训工作,并完善教材全员培训体系,加强全体教师理解和运用教材的能力。进一步加强对工程重点教材的研究工作,改革教学方法,推动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提高任课教师队伍教学研究水平。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