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改革学科评价方式、建设一批创新基地、编写一批核心教材、培养一批学科带头人、造就一批理论教育家、建设一批示范性马克思主义学院……《意见》中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作出了具体表述。对此您有何观点与建议?
郝立新:《意见》提出的思路和举措,表明当前学科建设发展必须注意以下几个重要抓手:在体制上,以改革学科评价方式为重要突破口,要以对国家、社会、人民的贡献为主要指标,注重理论创新;在人才培养上,要把重点放在学科带头人、理论教育家的培养上;在学科机构和学术平台建设上,要加大对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建设力度,以点带面,推动全国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打造一批学术高地和思想智库。
艾四林:这些表述细致系统,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问题在于是否能真正落实、落细。这是一项长期工程,必须持之以恒常抓不懈。在这里,各级领导特别是高校主要领导是否能从战略高度重视是关键。
佘双好:这些举措切实有效。建议在制定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特殊政策同时,协调已有政策,以便更好地发挥政策导向作用。比如,培养一批学科带头人,造就一批理论教育家,可与中组部、中宣部和教育部有关人才计划对接,使人才计划具有更广泛的影响力和共通性,共享国家统一政策奖励。
(本文肖像由本报记者郭红松绘)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