亨伯斯通和圣劳拉硝石采石场地处智利北部的阿他加马沙漠中,位于塔拉帕卡大区伊基克城东48千米处,包括亨伯斯通和圣劳拉的200多座硝石采石场。来自智利、秘鲁和玻利维亚的大批工人在这里采矿,制取硝石,形成了特有的潘帕斯文化。这一文化以其语言的多样性,具有创新活力和对社会公平的早期探索而著称,对社会历史产生过重大影响。2005年,亨伯斯通和圣劳拉硝石采石场作为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世界遗产委员会描述:亨伯斯通和圣劳拉硝石采石场遗址由200多个以前的采矿点组成,来自智利、秘鲁和玻利维亚的工人就居住在企业生活区中,形成了独特的社区文化。这种文化体现于丰富的语言、创造力和团结力上,尤其是争取社会公正的先锋精神,这对社会历史有着深远的影响。此处遗址位于地球上最干燥的沙漠之一,偏远的潘帕沙漠地区(desert Pampa)。从1880年开始,成千上万名来自智利、秘鲁和玻利维亚的矿工就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下生活和工作了60多年,开采世界上最大的硝石矿,生产化肥硝酸钠,用于改造北美洲和南美洲以及欧洲的农田,并为智利创造了巨大财富。由于这里的建筑物容易遭到破坏,最近又受到地震影响,这里已列入了《濒危世界遗产名录》,以便募集资源,对其实施保护。
亨伯斯通和圣劳拉硝石采石场地处智利北部的阿他加马沙漠中
硝石矿拉来的城镇
1862年,亨伯斯通镇建于智利北部的潘帕斯草原上。小镇是整个智利硝石矿的开采中心,矿场里的嘈杂声曾一度充斥着整个亨伯利通。
硝石矿里含有硝酸钾和硝酸钠,这是制作火药的必备原料,随着农业科技的发展,这些化合物亦成为欧美农业肥料的重要来源。50年之后,随着相关工业制品价格的上扬,这些原材料的开采变得有利可图。到60年代,200多家矿场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小镇北部,它们的目的只有一个 —— 开采这些“白金”。
在附近的圣劳拉镇上,同样的情景也在上演,不远处的太平洋沿岸,皮萨瓜港承载着大量的硝矿石出口,北智利由此变得十分兴旺。智利渐渐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硝酸钾原料出产国。
亨伯斯通采石场遗址
随着财富源源不断的产生,亨伯斯通外围乃至更远的居民,也源源不断涌入这座小镇,这片不毛之地渐渐成为成千上万淘金者的家,小镇周边也随之出现了大片杂乱的聚居区。由于他们的到来,昔日荒凉的阿塔卡玛沙漠,焕发出勃勃生机。采矿场里的轰隆声,仿佛沙漠里的生命之音,被硝石开采创造的利润拉着整个地区向前飞奔。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