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关于高校意识形态工作成为社会关注的话题。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在教育部学习贯彻《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精神座谈会上的讲话,在一些高校知识分子中引起反弹。他们把袁部长的讲话与十八届四中全会倡导依宪治国、依法治国对立起来。笔者是一名曾在高校任教多年的普通知识分子。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名普通公民,认为袁部长的讲话正是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教育部部长,落实依法治国对高校提出的要求。笔者想结合这位教授的三个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第一,“西方价值”是一个具有特定内涵的概念。袁部长所讲的“绝不能让传播西方价值观念的教材进入我们的课堂”中的“西方价值”并不是一个地域概念,而是一个政治概念,特指西方资本主义价值。正如在国际关系上把地理位置上处于东方的日本列入“西方”,指的是日本是一个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现在不少人把来自西方的马克思主义等同于西方价值,这实际上犯了混淆概念的错误。不错,马克思主义是来自西方,但在中国语境里面,马克思主义已经中国化,与今天的“西方价值”已经不是一回事。中央文件和中国社会普遍讲的“中国价值”也是具有明确内涵的概念,就是指的社会主义价值。因此,“西方价值”和“中国价值”是两个具有特定政治内涵的概念,是能够明确区分的。袁部长所讲的不让传播西方价值的教材进入课堂,指的是不能把传播西方资本主义价值的教材引入课堂,并不是拒绝学习西方优秀的东西。作为一名知识分子,应该坚守“政治底线”,站在维护国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上去履行自己的职责。特别是对国家举办的高等院校,更是有义务维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这也是宪法赋予每个公民的义务。任何国家概莫能外。
第二,“攻击”与“反思”、“抹黑”与“揭露黑暗”是能够进行区分的。袁部长讲的“决不允许各种攻击诽谤党的领导、抹黑社会主义的言论在大学课堂出现”,并不是说大学老师在课堂上不能讲共产党的错误,不能反思社会主义建设中存在的不足。“攻击”与“反思”、“抹黑”与“揭露黑暗”在动机、出发点、客观效果都是不同的。前者更多的是一种情绪的宣泄,是一种非理性认识,是站在控诉、否定的立场来看待共产党的失误、社会主义的曲折,其结果只能使人对共产党产生不满、对社会主义丧失信心;后者更多从总结历史经验教训、从完善共产党的领导、推进社会主义事业立场出发,理性地看待共产党的失误和社会主义的曲折,是一种理性认识,其后果是使人希望对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道路走得更顺利。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