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绸之路文明的历史思考(2)

丝绸之路文明的历史思考(2)

丝绸之路推动了中国文化地理空间不停滞的运动和延展。黑格尔曾经从政治制度、社会结构等角度提出,中华文明是一种相对封闭、静止、缺少变化的文明形态,这一观点似乎是简单或偏颇的。从丝绸之路的研究看,中华文明在运动形态和内在规律上都有许多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如果把汉代丝绸之路的开辟作为一座分水岭,之前是中国本土文明的内在碰撞与交融,华夏与夷狄戎蛮至迟在春秋战国时期逐渐走向了民族和政治经济文化的大融合,迎来了先秦诸子这一中国思想文化首个巅峰期的到来。之后,中华文明的历史演化进程由于外来新的文化元素的加入而变得更加活跃和精彩。丝绸之路改变了中国人的日常生活,葡萄、石榴、核桃进入了中原腹地的村镇农田;那些与周秦迥异的西域汗血宝马不仅出现在汉武帝恣肆驰骋的军阵,也出现在贵族士庶梦想仙界生活的汉画像砖作品中,装点了汉代人的精神世界。佛教文化的传播轨迹与丝绸之路是基本重合的,东晋僧人法显从长安出发经过西域到达印度取经,又经由海路回到中国大陆,为我们勾画了一个全景的陆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线路图。佛教考古学界把中国佛教石窟寺遗址大致划分为新疆、北方和南方三大区域,为我们具象地展示了丝绸之路在不同的文化地理空间的衍变轨迹,不同地域、时代和风格的石窟、雕塑、壁画,既有彼此间的传承弘扬,也呈现出各自匠心独运的创新进化。丝绸之路为中华文明的内生式增长带来了强力推动,从西到东、从北到南,从战乱不已的南北朝,到统一和平的隋唐,中国各文化空间板块产生了波澜壮阔的新变化新气象;同时,丝绸之路也把开放包容、维新求变的中华文明融入到世界文明体系的形成发展进程中。

研究丝绸之路中国“放眼看世界”的历史轨迹,对于实施新丝绸之路“一带一路”战略提供了重要参照。这是在经济全球化和国内经济发展新常态大背景下推出的新的国家战略。这一战略积极探索利用硬实力和软实力的双重组合进行全球布局,是政治、经济、文化、地缘等因素相互交织的协作发展,同时,也是国内相关联地区优化经济文化发展空间的重大机遇。研究新丝绸之路的规划及实施,要注重经济带和文化带的复合、协同、一体化发展,注重面向世界和未来的更加开放和多样化发展,注重更好地统筹国内不同区域的改革创新实现共赢发展。这既是历史丝绸之路的重要经验,也应是新丝绸之路建设的现实选择。

责任编辑:佘小莉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