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以强农

何以强农

日前发布的中央一号文件再次聚焦“三农”,凸显了农业农村工作在我国的“重中之重”。此次一号文件出台了哪些强农惠农的新政策和新举措,将给广大农民带来哪些实惠和利好?在3日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办公室主任陈锡文,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韩俊对有关问题进行了解读。同时,记者还就此采访了有关专家。

增收致富:农业补贴怎么补在刀刃上

【农民声音】这几天,江西彭泽县棉农刘用强站在自家的2亩棉田旁踌躇许久。“去年,我家皮棉单产收到120公斤,亩均增收10多公斤,但籽棉价格每公斤只有6元,比上年减了一块二毛多,收入这么低,种棉不划算。今年,我都想将棉田改为稻田。”

【文件要点】提高农业补贴政策效能。保持农业补贴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逐步扩大“绿箱”支持政策实施规模和范围,调整改进“黄箱”支持政策,充分发挥政策惠农增收效应。

【专家回应】陈锡文:投入品价格、劳动力成本以及地租成本的上涨导致农业生产成本不断攀升,如何在经济增速放缓背景下继续强化农业基础地位、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如何在农业生产成本攀升和大宗农产品价格普遍高于国际市场的“双重挤压”下创新农业支持保护政策,成为一个挑战。按照加入WTO的约定,我国对农业投入品等直接干预的“黄箱”补贴已经接近规定上限,而不影响农产品价格的“绿箱”补贴则空间很大。未来,应考虑如何将农业补贴补到刀刃上,研究怎样充分利用WTO规则所许可的制度来综合运用这些补贴,把“黄箱”政策调整好,把“绿箱”政策做足,既保证农业的健康发展和农民收入的持续增长,又不违反国际规则。

“三块地”改革:如何确保农民权益不受损

【试点探路】2013年11月12日,安徽省政府在其官方网站发布指导意见,允许20个区县农村集体建设用地通过出让、租赁、作价出资、转让、出租等方式进行流转,同时,还将建立宅基地退出补偿激励机制,建立城乡土地交易市场。

【文件要点】在确保土地公有制性质不改变、耕地红线不突破、农民利益不受损的前提下,审慎稳妥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分类实施农村土地征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

【专家回应】韩俊: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也就是“三块地”改革涉及的利益主体非常复杂。中央确定的改革“三条底线”——公有制性质不能改变、耕地红线不能破、农民权益不能受损,就是为了更好地推动改革。要落实土地的集体所有权,产权主体要界定清楚,这方面的改革将会进一步深化;要稳定农民对土地的承包权,让农民吃上定心丸并在此基础上放活农村土地的经营权。“三块地”改革最重要的是保障农民的土地权益不受损害,改革的试点任务将在2017年底前完成,要在全国选择一些有条件、有基础的县级行政单位承担改革试点任务,通过试点促进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

责任编辑:佘小莉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