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87年,蒲里斯塔格在印度筹到了2800000卢比的经费,成立了大吉岭蒸汽火车公司,开始修筑轨距为2英尺的铁路。刚开始时筑路的费用为每英里60000卢比,后来由于机车和轨道运输的推广使筑路成本缩减到每英里仅10000卢比。
1881年9月15日,大吉岭蒸汽火车公司更名为大吉岭喜马拉雅铁路公司。大吉岭喜马拉雅铁路公司最先使用的机车是一种小型罐式两排双轮机车,该种机车的运用加快了大吉岭后半段铁路的修建。最初的载客车厢是由国外进口的,它的体积仅仅比常用的四轮小车大一点,车顶装有帆布蓬顶,还摆有一些木凳子。不久以后,大吉岭喜马拉雅铁路公司在坦德海里建成了生产车间,开始用进口原料批量生产一等、二等、三等乘客车厢。大吉岭喜马拉雅铁路工程进展神速,各铁路段铁路相继开通。
尼尔吉里铁路位于印度南部德干半岛的泰米尔纳德邦
1880年8月23日,锡里古里至格尔西扬段铁路(31.75英里)开通;1881年2月2日,格尔西扬至索纳达段铁路(10英里)开通;1881年7月4日,索纳达至大吉岭段铁路(0.25英里)开通。
3.人文价值
大吉岭喜马拉雅铁路采用大胆创新的施工方式,解决了穿越蜿蜒崎岖的山岭及自然风景区建立高效铁路的问题,同时充分保留了该地区原有自然风貌的完整。大吉岭-喜马拉雅高山铁路是交通运输系统的革新,是推动多文化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典范,是世界许多类似发展地区值得借鉴的模式。
以齿轮轨道著称:尼尔吉里铁路
这条铁路位于印度南部德干半岛的泰米尔纳德邦,1908年通车,轨距为1000毫米窄轨,铁路全长46千米,行经208个弯道、250座桥,而且是一条以齿轮轨道闻名的世界遗产。至此,印度铁路在世界遗产名录上的主名称也由原来的大吉岭喜马拉雅铁路改称为“印度高山铁路”,并且在铁路后面加上了表示复数的“s”。
2005年,尼尔吉里铁路成为印度第二条铁路入选世界文化遗产的铁路。
卡尔卡西姆拉铁路以桥梁和隧道闻名
以桥梁和隧道闻名:卡尔卡西姆拉铁路
19世纪末,英国修建一条从昌迪加尔的Kalka站到Shimla的铁路,全长只有96公里,而就是这短短的96公里,要5个小时之久。海拔从656米上升到2076米,使用的是76厘米的窄轨。经过103个隧道、864座桥梁(其中最大的一座是18.29米的钢结构桥梁)、拐了919个弯。
这条铁路因为历史悠久、沿途风景和特殊的地形,在2008年,印度再接再厉,又一次成功地将第三条铁路卡尔卡西姆拉铁路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