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裁与反制
随着乌克兰国内政治冲突加剧,克里米亚公投入俄,乌克兰东部地区亲俄民间武装与乌政府军发生直接军事对抗乃至激战,俄罗斯与西方的关系陷入了日益严重的危机。
收回克里米亚对俄罗斯来说是机不可失,失不再来,得到了绝无可能再归还。乌克兰东部地区一方面有大量俄罗斯族人居住,一方面存留着前苏联遗落的许多重要军工企业,普京尽管无意收回,但无论从情感上还是利益上都无法弃之不顾。对西方来说,将触角深入前苏联领地,从经济和军事上蚕食俄罗斯的势力范围是其一贯的策略,更何况面对正在试图摆脱俄罗斯而投向西方怀抱的国家出现的困局,也绝无可能坐视不管。在警告、威胁无效的情况下,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阵营针对俄罗斯出台了一波又一波的制裁措施。
第一波制裁主要是克里米亚公投入俄后,美国和欧盟国家宣布对一系列俄罗斯相关人员个人的制裁,包括冻结其海外银行账户及资产,拒绝其入境。两家俄罗斯银行被禁止使用维萨和万事达国际支付体系。美国停止与俄罗斯在禁毒、反导和防止核扩散等领域的合作。美国会甚至通过《预防俄国侵略法案》,承诺每年向乌克兰提供财政支持和美制武器。
第二波制裁与乌克兰东部局势激化有关,西方指责俄罗斯支持乌东民间武装旨在破坏乌领土完整。制裁升级直指普京圈子,将国家杜马外事委员会主席普什科夫、俄罗斯石油公司总裁伊戈尔·谢钦等高官和对俄经济发展有重要影响的商界人士囊括其中,而且制裁开始针对俄重要经济部门,俄国家外经银行、俄罗斯石油公司、阿尔玛兹—安泰联合企业等在内的一系列重要金融、能源和军工企业都被纳入制裁名单。
第三波制裁是2014年7月17日马航波音777坠机事件后,西方将坠机责任指向俄支持的乌东民间武装,从7月底至今出台了一系列针对俄重要经济部门的严厉的实质性的制裁措施,包括禁止美欧公民和公司向俄银行及其相关的法人提供长期贷款,持有其资产和债券;禁止向俄能源公司提供先进的开采设备和技术;禁止向俄国防工业出售高科技产品及其部件等。这一波的制裁几乎囊括了俄金融、能源和军工部门最重要的企业,像储蓄银行、外贸银行、外经银行、农业银行;天然气工业公司、俄罗斯石油、卢克伊尔石油;“俄罗斯技术”军工综合体、阿尔玛兹—安泰联合企业等。按照乌克兰РБК通讯社的报道,制裁使俄罗斯超过90%的石油部门和整个天然气开采部门受到打击。⑩
紧随美国和欧盟之后,英国、德国、法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和日本等国也分别出台了各自的制裁措施。乌克兰因为自身经济对俄罗斯的依赖性而缺乏有效的制裁手段,主要是停止向俄罗斯提供武器和军事技术,但是此项措施的负面效应对乌克兰自身的打击不下于对俄。
针对西方的制裁,俄罗斯也采取了相应的反制措施。首先是对美、欧、日本等国一些相关人员禁止入境,积极建立自己的国家支付体系,与中国谈判转向使用中国银联支付系统,要求维萨和万事达支付赔偿。按照摩根士丹利的估计,完全停止在俄业务,维萨和万事达每年将分别损失3.5~4.7亿美元和1.6亿美元的收入。针对乌克兰停止向俄罗斯供应武器和提供军事技术,普京表示,将寻找替代供货商,而且寄希望于俄罗斯自己的国防工业能够弥补。2014年8月6日,针对7月底西方对俄重要经济部门最严厉制裁措施的出台,普京发布名为《关于采取保障俄联邦安全的特别经济措施》的总统令,禁止对俄采取经济制裁措施的国家生产的农产品、原料和食品进入俄罗斯,包括欧盟、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和挪威。落入制裁范畴的农产品和食品年度进口总额约90亿美元。8月11日,俄政府限制向除关税同盟以外的所有国家采购轻工业品。俄罗斯还考虑禁止欧盟和美国的航空公司航班飞经俄罗斯领空。与此同时,俄政府承诺动用国家财富基金援助受西方制裁的企业。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