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新常态是我国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要经历的历史过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经济规律的客观反映,是中央审时度势做出的重大战略判断。只有深刻认识、准确把握经济发展新常态,顺应经济大势,提高经济治理能力,才能主动适应进而引领新常态。我们要抓住新机遇,靠改革出动力,靠创新增活力,适应进而引领经济新常态,当前亟须在以下四个方面有所作为、有所突破。
放开市场“看不见的手”,用好政府“看得见的手”
辩证认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科学厘清两者的边界,相信市场,尊重市场,坚持市场取向的改革,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靠市场发现和培育新的增长点。
完善现代市场体系。建立公开透明的市场规则,大力推动各级政府对行政审批实行负面清单管理,清单之内的事项要建立规范、透明的程序,提供高效、优质的服务;清单之外的事项都由市场、社会主体依法自主决策,让企业“法无禁止即可为”,政府“法无授权不可为”,同时,政府“法定职责必须为”。
提高对内对外开放水平。以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为目标推进各项工作。当前应抓紧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加快推进上海、天津、广东、福建自由贸易区建设。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放宽市场准入,鼓励外资参与境内并购重组,确立企业和个人对外投资主体地位。推动资本市场双向开放,有序提高跨境资本和金融交易可兑换程度。
推进简政放权。通过取消下放行政审批事项和商事制度改革,最大限度地减少许可、审批和资质资格认定,降低创业门槛与成本。政府要从管不好、管不了也不该管的领域彻底退出来,激发企业和市场的创造活力。
继续优化政府职能。在市场监管方面,要改进事中监管,重点加强对市场秩序、安全生产、产品质量、资金信贷等方面的监测,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纠正措施,防患于未然。优化事后监管,重点加强对执行情况评估,依法查处违法违规行为。在环境保护方面,更加自觉地推动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决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去换取短期的经济增长。注重源头严防、过程严管与后果严惩。综合施策,多管齐下,朝着蓝天净水的目标不断前进。
注重创新驱动,重塑增长新动力
适应并引领经济新常态必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通过产业化的创新来培育和形成新的增长点,推动经济从“血汗式增长”迈向“创新式增长”。
形成有效引导企业创新的市场体系。千方百计激发企业内在创新动力,让企业担起创新的重担,真正成为技术创新决策、研发投入、科研组织和成果转化应用的主体。加大对企业技术创新的源头支持,组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加强技术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和管理创新,提升企业技术创新开放合作水平。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完善资金链,打造开放协同高效的“创新生态圈”。政府应注重在基础研究等“公共产品”领域下工夫,不断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合理规划财政投入方向,打通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技术开发之间的隔阂。
建立健全激励创新的制度体系。清除影响科技创新能力提高的制度障碍,为创新驱动发展提供有效保障。加强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用法治保障创新的权益。推进科技金融创新,加大对企业技术创新的融资支持,鼓励金融机构开发支持企业技术创新的贷款模式、产品和服务,引导更多社会资本进入创新领域。构建以风险投资为核心的股权投资体系,完善多层次“金字塔型”资本市场,实现科技与金融的无缝对接。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