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建设和发展的战略选择
一是把好正确前进方向,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统治阶级的思想在每一时代都是占统治地位的思想。”⑤毛泽东指出:“教育党员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方法去作政治形势的分析和阶级势力的估量。”⑥在当前“西强我弱”的国际舆论格局下,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显得十分重要。始终不渝地高举马克思主义理论伟大旗帜,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始终坚持用马克思主义整合多样化的社会思潮,使马克思主义成为教育、统领各种社会思潮的引擎。在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条件下,要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坚决抵制各种“左”的和右的干扰,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在多样化的社会思潮中不迷失、不走偏,始终把好正确前进方向,不断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和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⑦。
二是始终秉承正确的价值取向,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作为执政党,党的一切工作的出发点都是为了更好地实现好、发展好、维护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意识形态建设的根本目的也在于此,即在思想意识上坚持党性和人民性有机统一,始终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价值取向,正确反映人民群众的利益诉求,紧紧抓住影响民生问题的根源,在维护群众利益诉求上立场坚定,在协调群众利益矛盾上促进公平,在引领群众利益导向上倡导奉献。当前,我们要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积极稳妥地推进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改革,构建系统的利益表达和政治参与机制,合理地协调和整合社会利益,要着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积极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努力缩小区域差距、城乡差距、贫富差距,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三是积极创新思想文化宣传工作形式,筑牢宣传思想舆论阵地。“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宣传思想工作创新,重点要抓好理念创新、手段创新、基层工作创新,努力以思想认识新飞跃打开工作新局面。”⑨创新理念,就是要树立大宣传的工作理念,紧跟时代发展进步潮流,树立世界眼光和全局观念,进一步整合全党和全社会宣传资源,把宣传思想工作同各个领域的管理工作更加紧密地结合起来,增强宣传效应;创新手段,就是要着力建好用活新闻、社科、文化、网络阵地,加强新闻出版、学术交流、文化活动以及网上舆论生态建设等管理,决不让敌对势力在我们的阵地上发声,使思想阵地始终不游离于党的领导之外;创新基层工作,就是要把创新的重心放在基层一线,使思想宣传工作紧贴基层实际,积极运用易为群众接受的话语和雅俗共赏的方式进行宣传,使党的理论更通俗易懂,使党的声音更富时代特色。
四是切实抓好党风廉政建设,进一步增强执政党及政府的公信力。执政党的意识形态要想成为社会主流意识形态,被广大社会成员认可、遵循并积极践行,民众的“相信”起着极其关键作用。民众不仅要用耳朵听你是怎样说的,更重要的是用眼睛看你是怎样做的。执政党的政治实践直接影响着群众对执政党意识形态的认知和判断,如果政治实践与意识形态差距过大,不仅会削弱执政党的公信力,甚至可能动摇执政党的执政地位。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是党的意识形态的践行者,其一举一动都会影响周围群众的思想和行为,加强执政党党风廉政建设是意识形态建设应有之义。一方面,要在各行各业树立先进典型,以共产党员优良的作风引领民众的行为,另一方面,要聚焦群众反映比较强烈的问题,严肃党纪国法,坚持“苍蝇老虎”一起打,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坚决清除害群之马,凝聚人心,提振士气。
五是大力传播中国好声音,提升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在国际上的影响力。“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题中应有之义。推进意识形态建设必须抓住文化这个基本要素,大力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化。”⑩传播力决定影响力,话语权决定主动权。“话语、话语权既是解释世界和理解世界的一种场所和平台,又是掌握世界和创造世界的一种武器和权力。”抵御和化解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侵蚀,一方面,要大力推进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不断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另一方面,要大力实施文化“走出去”战略,在国际舞台上积极争取更多的话语权,传播中国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阐释好中国特色,让中华优秀文化走向世界,使中国主流意识形态和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能够为世界所理解。
(作者为中共玉林市委党校党建文史教研室副主任、讲师)
【注释】
①⑨“习近平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3年8月21日。
②《十八大报告辅导读本》,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第5页。
③《江泽民文选》(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年,第83页
④李宝善:“充分认识意识形态工作的极端重要性”,《人民日报》,2013年9月12日。
⑤《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98页。
⑥《毛泽东著作选读》(上册),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年,第33页。
⑦胡苏平:“为全面深化改革聚集强大正能量”,《人民日报》,2014年1月21日。
⑧《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年,第12页。
⑩葛彦东:“中国共产党领导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基本经验”,《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0年第12期,第32页。
张桂珍:“领导干部在主流意识形态建设中的作用、方式及途径”,《中共南京市委党校学报》,2010年第6期,第77页。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