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新形势下执政党意识形态建设

略论新形势下执政党意识形态建设

【摘要】意识形态是执政党确立和强化执政地位的有力工具。在社会思想多元多变的形势下,要啃硬骨头、涉深水区,实现中国梦,必须时刻绷紧意识形态工作这根弦,把好前进方向,创新思想宣传工作,大力加强党的建设,积极传播中国好声音,不断增强执政党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凝聚力和影响力,为实现中国梦打下坚实的思想和理论基础。

【关键词】执政党 意识形态 宣传工作

【中图分类号】D251     【文献标识码】A

马克思主义认为,意识形态具有鲜明的阶级性,集中反映了统治阶级关于自身根本利益的理论认知、执政理念,既是统治阶级的指导思想,又是其政治纲领和价值取向的理论表达,对统治阶级的统治发挥着重要作用。历史经验表明,意识形态是执政党确立和强化执政地位的有力工具。面对新形势下日趋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中国共产党能否切实加强意识形态建设,巩固、壮大主流意识形态阵地,事关党的前途命运和国家的长治久安。

新形势下加强执政党意识形态建设的时代价值

习近平指出:“经济建设是党的中心工作,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①在风云变幻的新时代和经济全球化迅猛发展的态势下,重视和加强意识形态建设对巩固执政党的执政地位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加强意识形态建设是提高群众对执政党执政地位认同度的迫切需要。为执政党执政提供合法性证明,是意识形态的基本功能。实践证明,执政党获得执政地位后,要保证长期、稳定地执政,不能仅仅依靠强制力,还必须依靠意识形态的信仰体系,为全体社会成员提供正确的价值取向。执政党通过统一的学术性专门术语,表明群体的组织、制度的合理性、合法性,进而表明执政党行为的目标、方法的正当性和应然性,促进群体遵守法律法规和道德秩序,促进群体内部的认同和合法性信仰,保证执政党内部的团结和统一,保持社会群体内部的稳定和团结,让人们产生与执政党相互依存、共生共荣的认知,形成对执政党统治秩序的心理和价值认同,从而赢得民众对执政党执政地位的支持。原苏共在戈尔巴乔夫执政以后,思想日益僵化,不积极进行理论创新,逐渐放弃了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放任意识形态多元化,导致非马克思主义和反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泛滥,造成了社会主流思想混乱,加速了苏共亡党。随之而来的东欧社会主义阵营执政党的垮台和近年来的西亚、北非颜色革命,无不是从执政党削弱或放松意识形态建设开始的。

加强意识形态建设是破解我国经济社会改革发展难题的基本途径。改革开放以来,“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科技创新能力不强,产业结构不合理,农业基础依然薄弱,资源环境约束加剧,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较多,深化改革开放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任务艰巨;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较大;社会矛盾明显增多,教育、就业、社会保障、医疗、住房、生态环境、食品药品安全、安全生产、社会治安、执法司法等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较多,部分群众生活比较困难等。”②如何破解这些发展中的难题,考验执政党的智慧和能力。执政党通过加强意识形态建设,使社会达到思想认识、价值追求和理想信念的统一,坚定全体党员和干部群众的“三个自信”,最大限度地凝聚改革共识,最大程度地调动广大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激发人民群众投身改革开放和发展经济社会热情,汇聚全体人民实现中国梦的无穷智慧和力量,从而为破解发展中的难题提供强大的思想和组织基础。

加强意识形态建设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要求。核心价值是人们对世界、社会和人生等一系列重大问题的价值认知,是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它支配着每个社会成员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和行为规范。党的十八大从国家、社会、民众三个层面对执政党意识形态的核心内容进行了梳理和提炼,形成了互为支撑、紧密联系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是执政党政党文化的又一创新。当前,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的加速期,各种思想、观点交相杂陈,社会各阶层的不同价值取向同时并存,执政党整合社会思潮的难度加大。强化意识形态的教育、引领功能可以为培育核心价值观提供载体,为民众践行核心价值观创造平台,为国家制度的顶层设计、法律制定、行政决策、社会运行提供根本的价值遵循。执政党通过自身意识形态的科学性与先进性,通过其掌控的宣传机器,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和层面,回应人们的关切、疑虑和困惑,在具体利益矛盾、思想差异之上寻找最大公约数,在全社会形成最广泛的价值共识,避免因改革和利益调整可能带来的思想上的对立和价值观上的分歧,通过意识形态建设促进民众践行核心价值观的自觉性,使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形。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