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报告> 文稿> 文化> 正文

周艳梅:战神韩信的悲壮一生(11)

韩信这个为汉家江山立下赫赫战功的一代英杰就此丧命。刘邦后来回宫,听说韩信死了,《史记》里面《淮阴侯列传》用了四个字说刘邦的表情,是“且喜且怜”,也就是说他又高兴,又觉得韩信可怜。这大概是有一种悲喜交加的意味。“且喜且怜”四个字可以说是字字珠玑,十分传神。

在司马迁的《史记》中,《淮阴侯列传》所占篇幅仅次于写刘邦和项羽的,他是司马迁重点记叙的一个人物。在这篇文章中,司马迁用浓墨重彩写了韩信的赫赫战功,而对他功成名就之后直到谋反被杀,也是泛泛而言,三下两下就收尾了。由此不难看出太史公司马迁对韩信的欣赏之情。

司马迁是怎么评价韩信的呢?司马迁说,我曾经到过淮阴县,那里的人告诉我,韩信即使是一介平民的时候志气也是和平常人不一样的,那时候他的母亲过世,家里贫穷,韩信没有办法按照当时的礼仪来安葬母亲,但是韩信寻找到一个风水宝地,地势高,并且非常宽敞平坦,可以容纳上万户人家居住的地方作为母亲的墓地,我也亲自到过他母亲的墓地看过,果然和淮阴父老说的那样。假设韩信能够修学道德,养成谦礼有让的品德,不夸耀自己的功劳,不自恃自己的功劳,那他就可以功成名就福禄齐全了。他对于西汉王朝的贡献,简直就可以和周代的周公旦、召公奭、姜太公齐名了,而他的后代子孙也可以长久地祭祀他了。可是韩信没有花时间去改变自己,反而在天下都已经统一、人民得到安定的时候阴谋造反,结果全族受到牵连而被诛杀,这难道不是天意吗?

司马迁在这一段长长的评价里面说到韩信做平民时就很有抱负,有很远大的眼光,对汉朝的贡献极大,但是恃才放狂、狂妄傲慢,在不该反叛的时候谋反,所以是咎由自取,自然该杀。但是对于这最后的责怪,我们读起来感觉到有一种反喻的意思,也就是说韩信难道是一个愚蠢的人吗?难道他不认识时局?在天下安定的时候以鸡蛋去碰石头?作者表面上是批评,实际上是用曲笔来写,这其中的意味值得我们读者去深究。

我们可以想到,在那样一个时代,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哪里还需要一个理由呢?所谓欲加之罪,何患无辞。韩信本人也明知是兔死狗烹,鸟尽弓藏(韩信说过句话,越王勾践手下的大夫范蠡在临死时也这么说),在生命权利得不到保障的封建时代,做大功臣的代价实在是太大了。好在有秉笔直书的司马迁让我们记住了这样一个常胜将军,让我们记住韩信这样一个人,他曾经那么耀眼过,他曾经那么辉煌过,举世无双,功高无二。他的生命会随着历史而诞生、而延长,让我们记住他。谢谢大家。

(根据宣讲家网报告整理编辑,

未经许可,不得印刷、出版,转载请注明出处,违者追究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宋富法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