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报告> 文稿> 文化> 正文

周艳梅:战神韩信的悲壮一生(3)

二、萧公神驹月下拦

韩信投军之后,项梁兵败而死,韩信继续在项羽军中混日子。韩信当时做了一个小吏,《史记》里面记载是郎中。郎中是充当侍卫的下级军官,大约相当于现在的大军区司令部的警卫营排长。虽然做了这样一个小官,他还要干预大司令项羽的军事指挥,《史记》里面用了一句话说韩信“数以策干项羽”,多次将自己的计策对项羽讲。结果他的建议“羽不用”,位卑言轻。的确以他所在的位置对项羽提计策,项羽肯定是不会用的。

包括巨鹿之战的整个灭秦战争,韩信都是混过来的。直到项羽分封诸侯,韩信这才彻底失去了耐心,决定离开项羽,投奔当时的汉王刘邦。这时候刘邦也不比项羽强多少,给韩信的官职叫“连敖”,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官职呢?是接待来客的一个小官,相当于现在的大军区后勤部的接待员。这个时候发生了一件事情,韩信犯了罪,是什么罪呢?《史记》没有记载,估计说出来也不太光彩,总之是犯了一个错,“坐法当斩”,因为犯了错,要杀头了。韩信被推上了刑场,同案的13个人一个一个被砍掉了脑袋。韩信自知难免,正要认命受死的时候,突然眼前一亮,看见了一个人,这个人就是夏侯婴,是刘邦最亲近、最信任的人之一。韩信急中生智,大喊大叫说:“上不欲就天下乎?何为斩壮士!”意思是说,大王不是要夺取天下吗?为什么要斩杀像我这样的壮士呢?路过的夏侯婴吓了一跳,觉得这个死囚言语不俗,非常有趣,就走上去一见,看到韩信这个人相貌奇伟,仪表不凡,虽身在刀下仍气宇轩昂。他就自作主张,从刽子手的刀下救下了韩信。

然后夏侯婴就和韩信进行交谈。两人一谈,居然发现韩信这个人见识广博,夏侯婴“大悦之,言于上”。夏侯婴这时候非常高兴,觉得发现了一个人才,并且把这个事情告诉了刘邦。刘邦这时候也是正在用人之际,所以就没有问韩信的本事究竟有多大,就胡乱卖给夏侯婴一个面子,不但赦免了韩信,还让他去做治粟都尉。治粟都尉是筹措军粮的一个小官职,最多相当于今天的大军区后勤部供给处的处长而已。

其实这时候汉王刘邦他自己混的也不怎么样,鸿门宴是侥幸活命,然后窝窝囊囊去往汉中,一路上跟随他的人都觉得没有什么前途,所以今天走三个,明天跑五个,“至南郑,诸将行道亡者以数十人”。快到南郑的时候,路上已经跑了很多人了。韩信一看这种情况也萌生去意。但这时候他已经结识了刘邦集团的重要人物箫何,两个人也多次聊天,聊得很投机。韩信认为箫何一定多次在刘邦面前推荐过自己,但是刘邦对自己至今毫无表示,说明是“上不我用”,也就是刘邦不会重用我。所以韩信觉得心有点凉了,于是“单人独骑”离开了队伍,一个人骑着一匹马也逃跑了。

《史记》接下来的描写就特别有趣了,这个我们后来在很多戏剧里面都有这个题材,就是“箫何月下追韩信”。司马迁没有直接写箫何是如何追上韩信劝说他留下的,这个话都没有写,而是说有人告诉刘邦箫何丞相也跑了。刘邦一听,“大怒,如失左右手”。刘邦这时候非常生气,感觉到自己的左右臂膀都掉了一个。可是过了一两天,箫何又回来了。刘邦这时候的表现是“且怒且喜”:一方面很生气,箫何曾经跑过;一方面又很高兴箫何又回来了。然后就骂萧何:“若亡,何也?”萧何回答说:“臣不敢亡也,臣追亡者。”箫何就说我不敢跑,我是去追逃跑的人。刘邦就问,你说你去追人,你追的是谁呢?箫何回答说是韩信。这时刘邦又骂道:“诸将亡者以十数,公无所追,追信,诈也?”诸将跑了十来个人你一个也不去追回,现在却单单去追一个区区韩信,你骗我吧?

责任编辑:宋富法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