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世界经济增速放缓、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仍未消除的今天,全球主要经济体的关注目光已从危机转向经济结构的改革和创新。探索适合自身发展模式的新的经济结构以及新的合作模式,是全球新局势下的必然选择
李向阳(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院长)
张海冰(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世界经济研究所所长)
克劳斯·施瓦布(世界经济论坛创始人兼执行主席)
庄巨忠(亚洲开发银行副首席经济学家)
尤里·达杜什 (美国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国际经济项目主任)
新形势全球经济面临诸多不确定因素
李向阳:全球经济在经历了国际金融危机后的短暂反弹后,从2011年起进入了一个低速增长阶段。危机阶段政府实施大规模经济刺激措施的功效消退之后,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新兴经济体都面临缺少新增长动力的难题。与此相关的另一个新难题是,全球贸易的增速大幅下滑,改变了多年来贸易快于经济增速的格局,贸易不再成为拉动经济复苏的主要动力,尤其是美国经济的复苏已不再能够通过贸易渠道拉动其主要贸易伙伴出口的强劲增长。
张海冰:相对于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的过去7年,目前全球经济关注的重点开始从危机应对转向创新和转型。在这一背景下,全球经济新局势呈现出三个突出特点:经济增长出现分化、全球经济治理规则的重组以及新的风险因素的累积。经济增长分化不仅发生在发达经济体内部,新兴经济体增长也呈现明显的差异化趋势,全球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正面临诸多不确定性因素。其中,地缘政治和地缘经济因素的交织,已成为影响地区和全球经济走势的一个重要因素。
克劳斯·施瓦布:当今世界正经历深刻的政治、经济、社会,特别是技术方面的变革。导致这些变革的因素通常我们无法理解,其带来的后果也难以预料。世界似乎变成了让人更加忧心的地方,几乎在任何角落都能看到风险,也走到了一个关键的十字路口。一边是分裂、仇恨、原教旨主义,另一边是团结和合作,这两股力量撕扯着世界,也将让2015年成为经济剧烈震荡的一年。
庄巨忠:全球新局势包括很多因素,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经济体发展速度渐趋温和,但新兴经济体的整体增速仍超过发达经济体。新兴经济体的地位将持续上升,全球经济重心继续从西方转向东方。全球市场波动性预计将增大,美国预期的升息将冲击全球流动性,导致资金从发展中国家流出,使这些国家的货币进一步贬值。地缘政治紧张、商品市场波动加剧,以及一些经济体面临金融压力增大等问题,使投资者的风险偏好将出现转移。新兴市场必须对意料之外的冲击保持警惕,有效运用政策工具,维护金融稳定。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