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次,随着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以及习近平系列讲话精神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共产主义信仰中国化进程实际也在进行。譬如革命战争年代对“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张思德的“为人民服务”、白求恩的“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等共产主义精神的倡导和实践,建设时期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雷锋精神、焦裕禄精神的弘扬,改革开放以来对张海迪身残志坚精神、孔繁森人民公仆形象、徐洪刚舍己救人品格的肯定和提倡,为全党乃至全社会树立了一座座道德丰碑,这些道德楷模形象产生于中国大地,即使放在全人类也是站得住的,因此其先进性和纯洁性不容置疑。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在现实生活中,尤其是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中,大力塑造若干几近毫无瑕疵的道德楷模,作为广大党员干部信仰教育的标杆,其实际感召力、说服力、影响力与预期目标存在不小差距。因此,在新形势下开展共产主义信仰教育,应在原则性和灵活性、先进性和广泛性、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共产主义信仰原理和当下广大党员干部思想工作的实际状况、党的奋斗目标和党员合法权益等重大关系上寻求契合点,坚决破除和杜绝现实中诸多将“共产主义”实体化、绝对化、彼岸化等“乌托邦”的观念,努力使其入耳、入脑、入心,给人可敬、可亲、可信、可行的形象。
再次,结合时代背景,尤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蓬勃发展,加强科学共产主义(社会主义)学说的理论研究。深入总结、阐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经验,深入揭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对于民族解放以及世界和平、人类进步事业的重大意义,深入阐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及其成功经验对于马克思主义科学共产主义(社会主义)的继承和创新之所在,深入说明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就是实现自身价值乃至追求人生不朽的最好、最现实路径,以进一步增强广大党员干部的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和制度自信。
第四,重视对中国历史上儒释道三教融合的内在规律的研究,借鉴和汲取古代统治阶级以儒家为主线构建社会主流意识形态和社会核心价值体系,进而实现国家和社会有效治理的经验和做法,促进新形势下中国共产党人建党治党以及治国理政的能力和水平。共产主义信仰如同马克思主义一样,是真理,是科学,但是又必须与中国具体实际、文化传统等相结合,实现中国化,才能真正为中国的同志所接受,才能真正在中国土壤上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如今,共产主义信仰中国化进程早已开辟,但是随着中国共产党人执政环境的变化,执政方式、执政理念、执政基础等也发生了相应变化,我们有必要在历史经验基础上,结合新的实践,着眼实现新的执政目标,注重从传统文化特别是宋明儒家讲究“格致正诚、修齐治平”的“内圣外王”修为之道中汲取营养,将其融入当代共产党人党性修养的具体实践,不断推进共产主义信仰的中国化进程。
(作者为红旗文摘杂志社总编辑)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