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二十世纪到今天,前苏联,土库曼斯坦,俄罗斯和意大利的探险队已经带回来了许多纪念性的东西和一些人们所熟知的这段重要历史和文化时期里的工艺品。在古尼莎的方宫遗址里发现了著名的尼莎象牙角杯和其他许多精美的工艺品,使人们猜测方宫可能就是安息国王的宝库。其实方宫在安息王朝灭亡后,遭到了萨珊军队的多次洗劫,劫后余下的东西很少了。但即使这样,发掘的成果仍然让考古学家兴奋不已。方宫中发现的工艺品最重要的就是角杯,公约有40个左右。角杯是盛酒的器皿,最早用动物的角做成的,后来也有陶质或金属仿角形杯。这种酒器最初出现在东方,后来传入了希腊。
尼莎帕提亚要塞展示了帕提亚王国最早和最重要的城市遗址
在40个角杯中,最有名的就是尼莎象牙角杯,由几块象牙骨料雕成,以金属架固定。杯体垂直,下端直角拐弯,顶端有一动物雕像。杯口为“飞檐形”,雕刻有各种观赏图案。杯体雕有奥林匹克12神祇或《酒神的伴侣》的场面。尼莎角杯是东西方文化艺术混合主义的产物,其题材是希腊的,但又渗入了东方的艺术风格。
大理石雕像《罗多古娜》
由马松教授领导的前苏联考古队,还发现了其他许多珍贵的工艺品。年代最早的一件是被称为《尼莎女神》(其名为今人虚拟,不一定准确),的一尊大理石像。表现为一着希腊式衣衫的少女,神情端庄而微带笑容,可认为是借用希腊雕像表现本地神祗的佳作。这个雕像约是公元前3—公元前2世纪的作品,属于希腊化时期的阿提卡派。
在古尼莎的方宫遗址里发现了著名的尼莎象牙角杯和其他许多精美的工艺品
出土的另一尊更加著名的大理石雕像,属于希腊化时期亚历山大派,称为《罗多古娜》。其类似希腊的阿芙洛狄忒女神(即古罗马的维纳斯女神)的雕像,上半身以白色大理石刻成,取裸体姿态,下半身以灰色大理石刻成,取着衣姿态,头微向前倾,身侧转而双手向上。除双手姿势外,这尊雕像的形制使人想起那尊著名的希腊雕像《米洛的维纳斯》,然而,它双手向上高举似握头的姿势,却使人联想到安息历史上的一位著名公主,她就是安息王密特里达斯一世(约公元前 171年—公元前139 年在位)之女罗多古娜,据说有次她正在洗头之时突传敌人进攻的消息,她便祈祷待她洗完头后敌人即将消灭,因此人们称此像为《罗多古娜》,以纪念她洗发退敌之事。此像很可能是希腊匠师按安息宫廷要求而作,把古典的维纳斯女神装扮成一位安息公主,和当时流行的以希腊雕像表现本地神祗如出一辙,可见一些国王、贵族之像也必然喜欢模仿希腊雕像。这种安息宫廷的时尚说明当时西亚到中亚的统治者对希腊艺术有一定的欣赏,因而整个时代具有希腊化的特色。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希腊化雕像一般都不大,高仅50—60厘米左右,可见它们不用于公共场所,而仅作宫廷室内陈列赏玩。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