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生产力总体跃升”的新思想(3)

“社会生产力总体跃升”的新思想(3)

解放和激发科技第一生产力的巨大潜能

1978年3月,邓小平在对生产力问题阐释中指出:“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是马克思主义历来的观点”,“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使科学与生产的关系越来越密切了。科学技术作为生产力,越来越显示出巨大的作用。”习近平对邓小平关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理论作了新的发展,他以“解放和激发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所蕴藏的巨大潜能”为主题,对科学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理论的当代意义作出新探索。

2014年6月3日,习近平在国际工程科技大会上发表了“让工程科技造福人类、创造未来”的主旨演讲。在演讲中,他从工程科技在人类社会发展中作用的阐释入手,提出“工程科技与人类生存息息相关”,强调“人类生存与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密切相关,而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一个重要源头就是工程科技”。习近平指出,20世纪下半叶的信息技术引发的产业革命,使社会生产和消费从工业化向自动化、智能化转变,社会生产力再次大提高,劳动生产率再次大飞跃。“工程科技的每一次重大突破,都会催发社会生产力的深刻变革,都会推动人类文明迈向新的更高的台阶。” 工程科技实现了科学发现同产业发展的直接结合,使工程科技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驱动力,真正成为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源头,也真正成为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的重要推动力。工程科技作为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源头,还表现为向经济文化社会各领域的辐射和扩展,即如习近平所指出的:“当今世界,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的作用愈益凸显,工程科技进步和创新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导作用更加突出,不仅成为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和劳动生产率提升的决定性因素,而且成为推动教育、文化、体育、卫生、艺术等事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在国际工程科技大会的主旨演讲中,习近平还联系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对科学技术第一生产力的作用与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关系作了深刻阐释。他提出:“发展是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要发展就必须充分发挥科学技术第一生产力的作用。我们把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作为国家重大战略,着力推动工程科技创新,实现从以要素驱动、投资规模驱动发展为主转向以创新驱动发展为主。”几天后,2014年6月9日,在“两院”院士大会上,习近平对这一观点作了新的展开论述。他提到:“党的十八大作出了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大部署,强调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实现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最根本的是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最紧迫的是要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最大限度解放和激发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所蕴藏的巨大潜能。”显然,最大限度解放和激发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所蕴藏的巨大潜能,是驱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最有力的引擎,也是破除体制机制障碍的最强大的推动力。

“最大限度解放和激发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所蕴藏的巨大潜能”的新概括,同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理论融为一体,把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推向新境界,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新发展。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